朱先生要上京趕考,林家沒了西席,兩個孩子便暫時停了課。
林黛玉年紀大了,便跟著賈敏學習管家理事、人情來往等后宅要事,林青玉則跟隨林如海身邊,觀摩學習,增長見聞。
待到過了中元,就是中秋,闔家團圓的日子,不等林家好生過一天,江南又一次平地起波瀾。
江南不少鹽商大戶,聯合起來要求漲鹽引,又裹挾了一些小鹽商鹽販,事情越鬧越大,林如海知道是甄家在背地里推波助瀾,以此牟利。
他也不是第一次面對這種事,初上任時,甄家就曾以此手段要挾過,如今再來一次,林如海不過是處理起來費點時間罷了。
每日鬧事的鹽商人數都在增加,林如海始終沒有松口,只因鹽在古代和糖的地位等同,屬于重要戰略物資。
鹽引年年都有定數,就好比國庫每年發行的銅錢銀子,數量上必要符合市場需要,不論是多了,還是少了,都很容易引發財政上的問題,鹽引就是如此。
鹽商賺著錢,又怎么可能愿意降價,就算林如海把鹽引放出去了,也未必能惠及百姓,反倒是鹽商可以借此機會大量斂財,上下官員中飽私囊,最終苦的還是百姓。
收拾甄家的確費力,但收拾這些鹽商,還是很輕松的。
林青玉卻阻止他,說:“十二皇子這兩年漸漸長大,極受太上皇喜愛,甄家作為皇子外家受益,在江南官場橫行無忌,成了江南公認的‘土皇帝’!
可這片土地之上——皇帝,只能有一個!”
這幾句話聽得林如海后背冒冷汗,不是因為甄家,而是兒子說起皇帝皇權時的態度!
漫不經心到了極點,絲毫沒有敬畏之心。
林青玉只當看不見他的眼神,接著道:“太上皇再寵愛幼子,也不會希望臣子僭越!說句不好聽的,陛下和太上皇爭權爭得再狠,那肉也是爛在他們自家鍋里!
甄家呢?!他家就好比永遠吸不飽血的蟲子,來日養成,未必不會一嘴獠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父親不妨試試,將甄家這些年所作所為的證據呈上去,看太上皇如何決斷。”
林如海自從打定主意要從江南脫身后,就開始整理搜集證據,又有兩江總督協助,兩人手里光是關于甄家私吞鹽稅的罪證,就已經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只是他們誰也摸不清太上皇的態度,因此耽擱了下來。
兒子說的話很有道理,但林如海還是不敢賭。
“太上皇這兩年心軟了不少,對老臣更是如此,甚至多番施恩于先太子的后人,這會兒把證據呈上去,只怕他……”
“所以……咱們還需要一個契機!讓太上皇放手江南官場的契機!”林青玉笑了笑:“兒子愿為父親去一趟京城,破一破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