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功宴之后,姬發忙得腳不沾地,連虞山小院也很少有空回,素月再次看見他時,已經是三天后了。
彼時鄧嬋玉落后一步,跟在他身邊,兩人正在商討應對聞仲的策略,姬發說要奇襲制勝,鄧嬋玉流露出看智障兒童的目光。
素月挑眉,鄧嬋玉的態度,可不像是降臣的樣子。
事實上,令他們達成一致的,便是鄧嬋玉和姬發都希望戰事能盡快平息。
鄧嬋玉想要刺探敵情,順帶抓姬發回去將功補過,姬發則想收服這一員大將,兩人各懷心思,目前勉強能以君臣相稱。
姬發驚喜的看見素月,忙為她們引薦。
鄧嬋玉打量了幾眼素月,說:“我聽說過你。”
“大王曾立你為宗廟少司命,將來大司命百年離去,你就是新的大司命,執掌與鬼神溝通的權柄,甚至可以左右大王的決策,為何還要背叛大王?”
鄧嬋玉仍站在商人的角度,站在殷壽的立場,她并不在乎這話會不會得罪人,她只想知道這位聲名遠揚的神女,為什么放棄唾手可得的權利和地位,反而幫著叛臣謀逆,吃力不討好。
姬發面露不悅,想說什么,被素月抬手制止,她舉了個例子回答鄧嬋玉。
“殷郊曾是太子,將來殷壽百年離去,他就是名正順的新王,統率天下,無有不應,難道不比少司命尊貴?”
“可殷壽卻將殷郊打為弒父殺君的罪人,你應該也見過殷郊了,你看他那樣,會弒父殺君?”抱歉啊殷郊,不是在罵你蠢。
“一個殷郊或許沒有說服力,姜王后呢?四大伯候呢?姬發、鄂順、崇應彪、姜文煥呢?姬發他們都是被殷壽一手教導出來的質子,他們都曾對大商忠心耿耿,你覺得是什么,讓殷壽眾叛親離,是什么,逼得他身邊的所有至親和親信,不約而同的選擇造反呢?”
只一個人反抗殷壽,或許是那個人的問題,但所有人都一起反抗他,那明顯是殷壽本人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