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慧美的?
婁姐翻了翻白眼,她現在已經懶得再聽李學武狡辯了,扔了手里的文件,一屁股坐在了辦公椅子上。
李學武挑了挑眉頭,攤開手說道:“我真不知道”。
“無所謂了~”
婁姐從文件檔案盒里抽出一份文件遞給李學武說道:“鋼城的事很順利,京城去的人都被安排上船了,這是人事檔案”。
李學武扯了扯嘴角,接過文件看了起來。
上面是鋼城東風船務的組織機構表,以及對應的職務名單,很正式。
不能不正式,從京城這邊招了那么多人過去,俱樂部作為東風船務的協辦單位,不得不準備好所有的正式文件以備調查。…
當然了,這個時候管事的部門都亂成粥了,自然是沒人來查的。
但李學武怎么會給自己留這么大的手尾,所以真的有人來查,那也是正規合法的。
他也想過了,即便是不正規的,恐怕也不會有人來管他。
現在京城里管事的,但凡有點腦子的都希望這些閑的蛋疼的年輕人都走了才好呢。
大街上鬧事的還能是誰,不就是不上班,不干活,還不跟家里老實待著的年輕人嘛。
現在有一家年輕人都想去,又愿意使用他們的單位,即便是在鋼城,那京城這邊也是愿意的。
“你在看什么?”
李學武掃了一眼婁姐正在看的東西,很厚,不像是書,手寫文字。
“港城金融危機分析,怎么?你要看?”
婁姐撇了李學武一眼,還將手里的文件給李學武示意了一下。
李學武卻是聳了聳肩膀,道:“我不懂金融,給我也看不懂的”。
“倒是難得”
婁姐嘴角輕笑地看了李學武一眼,道:“從你口中也能聽到你不會、不懂的東西”。
“我不懂的東西多了,有什么好奇怪的”
李學武攤了攤手,隨后將手里的文件放了下來,示意了一下婁姐手里的文件道:“不過我可以聽聽里面的見解”。
婁姐看著李學武坐在了自己辦公桌的對面一副認真的表情,不置可否地學著李學武聳了聳肩膀,道:“好啊,東家檢查我工作了~”
“不,是關心”
李學武微微一笑,強調了一個詞。
可惜了,他強調的不是婁姐期待的那個詞,也使得婁姐接下來的語氣有些公事公辦的意味了。
“你知道什么是金融危機吧?”
“嗯哼~”
李學武靠坐在椅背上,雙手交叉放在了胸前,點頭道:“你不用問我,直接講就好,不懂的我會記住,再問你”。
婁姐很有挑戰地歪了歪腦袋,抿了抿嘴,道:“那好,我先說說港城的金融基礎”。
“港城的金融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由于東南亞殖民地在17-18世紀不斷擴展,導致大量資金從大陸流入港城”
婁姐簡單的一句話介紹了港城金融的背景歷史,隨后直入主題
“19世紀中期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港城市場,形成了現在的全球性金融市場”。
“這段時期也是香港金融業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銀行業,也就是咱們以前所說的錢莊、票號”
婁姐翻了翻文件,繼續介紹道:“恰恰是現在,港城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高素質人才儲備而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中心之一”。
“當然了,這也是危機的溫床!”
婁姐敲了敲手里的文件,道:“房產業知道吧?”
想到剛才李學武說的話,沒等他回復,便繼續解釋道:“在港城,商業銀行的投資方向就有房產建筑業”。“例數商業銀行所出現的銀行危機,有一大部分是跟房產業有關”…
婁姐又翻了幾頁,道:“前年,也就是六四年,港府發表了一份重要文件,《房屋政策白皮書》宣布要在十年內建成190萬個徙置單位,和29萬個廉租屋,并放寬入住徙置屋的資格”。
“徙置單位和廉租屋用我解釋嘛?”
“貧民窟嘛~”
李學武擺了擺手,故作嫌棄地說道:“說是社會的穩定器,其實就是資本社會面對社會問題的表象妥協,掛在驢子嘴邊的胡蘿卜”。
(請)
還是你們狠啊~
說完又沉痛地搖了搖頭,表達了對生活在資本社會中人民苦難的遺憾。
“你繼續”
“我……”
婁姐有些啞口無了,她是充分了解了港城的社會現實,以及金融架構、社會人文等情況后才看這個的。
而面對李學武這個“又紅又專”的社會青年她不知道應該怎么解釋是好了。
“ok,咱們繼續說……”
“哦~~英文~~”
“你還聽不聽了!!!”
……
婁姐發飆了,東家怎么了,她發火了,東家就是小老弟。
她當然在學英文,因為港城的官方語就是英文,學英文總比學港東話要容易些吧。
看著李學武屈服了的模樣,婁姐瞪了瞪他,便開始繼續說了起來。
其實很簡單,就是港城迫于發展需要,面臨越來越多的底層貧民無家可居的局面,發揮調節職能,減緩社會壓力的一種做法。
港城公屋政策的形成對底層民眾來說自然是一種好的政策,但是,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
由于港府放寬了租務管制,拆卸舊樓重建變得很容易,投資入場資格的放低,引來了一場房產業投資的狂歡。
這么說吧,你在你們小區門口賣燒烤,很賺錢,張三來了,看了看你的手推車和火爐子,心里合計著他長手了,他跟銀行借點錢也能干。
張三干了,張三也賺錢了,李四、王五、周二麻子也都長手了,你說他們都干這個了,大家還能不能賺著錢?
大家都賺不到錢了,跟銀行借的錢還能不能還上?
最后會怎么樣?
銀行接手了一堆燒烤爐子,還是市場過剩、質量參差不齊的那種燒烤爐子。
看著很簡單吧,其實當時的港城經濟并沒有很復雜,金融原理也并不是多深奧的學術,至少比醫學簡單。
港城地產投資的主力軍就是商業銀行,其他的就包括各種民間資本了。
港城銀行間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有點兒資本的都能開錢莊,開銀行,高息納儲,搶占存款市場。
這里就不得不說此時的華商銀行了,有錢,膽子小,好勇斗狠,最會窩里斗。
干不過英行就內卷,為了提高收益和競爭力,華商銀行大膽冒進將大量存款投入道了高風險的房地產行業。
資本的涌入必然帶來呆賬壞賬,他們本身的體量就小銀本流動性下降會引發什么?…
最開始暴雷的比較大的華商行就是廖氏銀行,當時其投放于不動產的貸款數額已經占了存款總額的七成還多。
前面也說了這個時代的信息不發達的,儲戶很容易被謠所影響。
港城此時的報業就是一潭亂泥坑,說話是不用負責的。
廖氏銀行根基不穩,經營策略冒進,六一年受到謠攻擊,信任危機直接就造成坍塌了。
關鍵是這個時候的港城對金融業的監管是空白的,沒有必要的防范和監督手段,反向放縱了這些銀行的冒進行為。
跟現在的房地產開發不同,當時是一幢樓買下來,重新建起來,再一幢樓整個賣出去,不是賣單間的。
一幢舊樓可能就十幾、二十萬,你再跟銀行借一點,或者其他渠道搞一點,把樓整體再重建了,那就能賣了。
周期長,買家受限,市場發展不全面,出現各種危機就是必然事件了。
銀行能做的買賣,蹬三輪的也能做,沒有經營壁壘,可不就是一地雞毛嘛。
地產商的過度投資直接引爆了一場地產業和銀行業的危機。
現在的港人都有這么一個印象,好像全港都在拆樓,拆的過了頭,拆的時候有錢,建的時候沒錢,然后就出現資金鏈斷裂,樓市崩盤了。
樓市的崩盤自然引發了商業銀行的資本沉沒,再加上此時的社會環境,信息極度不發達,謠就能摧毀一家銀行的情況,出現擠兌就很簡單了。
最憋屈的就屬恒升銀行了,面對摩根和匯豐聯手絞殺,最后被吞并,成為匯豐系錢莊,幾個大股東都是哭著簽的字。
去年,港城銀行業收緊房地產貸款,導致大批地產商倒閉,800多個底盤成為了爛尾樓,地價、樓價、租金暴跌。
這里要注意了不是這些東西的價格降低了,民眾就有更多的地方住了,也不是住的條件降低了,反而是很多人沒地方住了。
樓拆了,沒人建,銀行還關門了,內部經濟結構崩塌,所有的行業都受到了波及。
同丑國金融危機中農場主把牛奶傾倒進河里是一個道理。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李學武聽婁姐把港城現在所面臨的危機和情況全面的講述了一遍后,問道:“答案呢?”
“什么答案?”
婁姐放下手里的文件,雙手交叉抱在胸前,也學著李學武靠坐在了椅子上說道:“你給的是命名題,你不就知道答案嘛”。
李學武抿了抿嘴,沒在意地問道:“他們有意見?”
“不,是我”
婁姐搖了搖頭,看著李學武說道:“我爸他們倒是很同意你的冒險做法,只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說著話又坐直了身子,看著眼前的文件道:“危機已經產生了,市場都崩盤了,你還說要過去買銀行,買地產”。
婁姐迷惑地抬起頭看向李學武問道:“還說什么商業地產,什么意思?”…
李學武點了點頭,認同了婁姐的問題,這是他給樓上智囊團出的命名題的關鍵。
“危機就意味著機遇,這不是一句空話”
李學武先是點了點婁姐,隨后繼續說道:“我說收購銀行而不是自己籌建銀行的目的你也清楚,但收購銀行絕對不是你此去港城的任務目標!”
婁姐微微昂起頭,看向李學武,等著他給自己解釋一下這里面的區別。
她當然知道自己過去要做什么,父親等人就是在把她要做什么細節化到她能怎么做。
李學武微微瞇起眼睛道:“十噸黃金,在港城掀不起什么大浪來,但加一個足夠長的杠桿,有可能撬動港城整個金融業”。
“你知道十噸黃金是多少美刀嘛?”
“知道,數字很好記”
婁姐看著李學武雖然不知道他問的問題含義,但還是回答道:“12345865刀”。
李學武點了點頭,又問道:“那是多少港幣呢?”
“八個多億”
婁姐很配合地給出了正確答案,這是她去港城的資本,自然是了然于心的。
“八個多億,也多,也不多”
李學武解釋道:“港城的一個辦公人員月薪兩百塊左右,所以八個億港幣真的很多”。
首富也才幾千萬資產,婁姐是要帶著十噸黃金過去的,只要她落地,一定就是首富。
“但是,這個數字是理論上的本金”
李學武捏著手指道:“收購一家銀行不僅僅是要接受其整體架構和成熟的管理模式,還要接收其本身存在的債務和爛賬”。
“這個我知道”
婁姐微微皺眉,道:“現在可選擇的有很多,港城那邊已經在幫忙篩選合適的對象了”。
“不要全信他們”
李學武微微搖頭道:“所有人都不值得全身心的信任,金錢會讓人失去理智的”。
說著話,將婁姐手里的文件拿過來翻看了一下,道:“現在過去收購銀行,你要面臨三個風險”。
“一個是資金來源問題,一個是信譽問題,最后是資產盤活”
李學武疊著腿,坐在椅子上認真地說道:“我不是專家,坐在這里也僅僅是給你說一下大的方向”。
“婁總先過去,會跟我在那邊安排的人匯合,利用對方的影響力背書,完成最原始資本體系的建立”
“等你過去的時候利用已經籌備完成的投資公司完成銀行并購,也就是市場上所說的蛇吞象”
“當銀行被收購完成,我這邊的市場也能通過五豐行跟那邊打通,這是給銀行的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