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拂然,“姻緣已定,沒有反悔的道理。”
明肅政恭敬客氣的說了一番話,太子聽來竟有些熟悉。
想起來了,當年章和帝要為信王求娶明瑯之時,明肅政就是這么說的。
太子苦笑。
明家當然不強求了。明家有好女,招婿上門也能招到藥歸塵這樣的俊才,為什么一定要嫁入皇家?
章和帝知道明家的態度之后,打趣張鄠,“小六,祖父預感到了,你長大之后娶媳婦,不會很順利。”
“祖父,您說句吉利話不行么?”張鄠抱怨。
章和帝忍俊不禁,“臭小子才多大,就這么想娶媳婦了?”
“您說句吉利話。”張鄠拉著章和帝撒賴。
章和帝笑得手軟拿不住筆,索性把筆放下,痛痛快快笑了一場。
張鄠還要再“威逼”,但有大臣求見,章和帝處理朝政去了。
“真不吉利。”張鄠抱怨。
小時候便定了親,為什么長大之后娶媳婦會不順利?這還講不講道理了?
定了親便是未婚夫妻了,年齡再小也是。
別拿娃娃親不當回事。
孟儉、孟侁等人到了京城。
隨王先見了孟儉、孟侁、孟儻、孟佶,“陛下圣明,會先尋訪老忠王的子孫。若老忠王的子孫皆已不在人世,那么,四位公子之中,武力最強、兵法最精之人,可繼任忠王。”
孟儉等人,表情不一,心情不一。
孟儉大概是最興奮的,因為他武力最強,其余的三個弟弟,不是他的對手。
孟侁和孟儻身經百戰,自認為熟悉兵法,也有一定的勝算。
孟佶是四人之中最為文弱的,這忠王之位,大概和他沒什么關系。
孟儉等三人正在尋思著如何在比賽當中獲勝,孟佶卻深深一揖,“據在下所知,老忠王嫡長子孟直,是有兒子的。”
“什么?”隨王大吃一驚,“老忠王有孫子?從來沒有聽說過啊。”
“這并不是秘密。”孟佶很是恭敬,“兄長們都知道。”
隨王向孟儉等三人求證。
孟儉等三人見孟佶先說了,也不便撒謊,“前些年確實有人從木和國過來尋親,說是木和顧相之女,曾和世子孟直成親……”
“朝廷怎地從不知曉?”隨王愕然。
孟直這樣的身份,成過親應該上報啊,有兒子更應該上報。
“是這樣的。”孟佶解釋,“世子孟直西征途中經過木和,和顧相之女一見鐘情,由顧相主持,舉行了婚禮。之后世子和顧夫人一同回國,中途世子接到家書,知道老忠王病倒在床,世子飛馬趕回,顧夫人已經有了身孕,不宜騎馬,只好和世子分開了。”
隨王懂了,“之后老忠王、世子相繼病故,世子在外成過親的消息,連你們也不知道,對不對?”
老忠王、孟直去世的時候,沒人知道這件事。等顧家來尋親的時候,已經是忠王在位,估計忠王設法隱瞞了,所以朝廷一無所知。
第78章078
孟儉、孟佶等人詳細說明了情況。
老忠王得了急癥,孟直匆匆回來之時,老忠王已經離開人世。孟直深受打擊,吐血昏倒,之后雖然醒過來幾回,但已經說不出話了。不久,孟直便追隨老忠王去了。忠王順理成章繼承王位。
忠王繼承王位的前兩三年,曾有十幾位婦人抱著孩子自異域過來,聲稱孩子是孟直的,但這些婦人全是貪圖榮華富貴來冒認的,沒有一個能拿得出真憑實據。
久而久之,眾人便習慣了:但凡從異域來到銅城認親的,全是騙子。
顧相曾數次差人前來,都被當成了騙子,無人在意。
直到顧相之子顧懷允到忠王府來尋親之時,最初也是被當作騙子看待的。后來顧懷允拿出了孟直親筆寫的婚書,才引起了重視。
“據顧懷允說,他姐姐顧懷璧和孟直離開娘家之時,已經懷有身孕。后來孟直疾馳回忠王府,顧懷璧乘車緩緩進發,途中生下一子,顧懷璧寫了信向娘家報喜。顧相一家收到喜信,萬分喜悅,但之后便再也沒有顧懷避璧的消息了。”
“忠王-------就是孟真,他命人查探,查到的結果是顧懷璧中途為馬匪所劫,連同仆從侍女以及才出生不久的嬰兒,所有的人都遇難了。”
“孟真不是老忠王的骨血,他這個調查結果或許并不可信。”
嬰兒真的遇難了么?就算真的遇難了,那果真是馬匪動的手么?茲事體大,隨王立即向章和帝稟報了。
章和帝有意命太子查證此事,信王卻說,太子和藥歸塵是親家,老宣德侯遺中指出藥歸塵是木和人,到忠王府尋親的顧懷允也是木和人,太子理應回避。
信王毛遂自薦,請求協助隨王,一同辦理此案。
章和帝準了。
孟真現在已經是階下囚,隨王和信王一起提審了他。
隨王質問孟真,為什么不將顧懷允前來尋親之事上報朝廷,孟真振振有辭,“一則嬰兒已經遇難,二則孟直和顧懷璧沒有在忠王府成親,木和小國的婚禮,孟氏家族不認可。故此,沒必要上報。”
隨王想了想,覺得孟真所,也有一定的道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