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誰喜歡過節?貴族和小孩兒。”
“小孩子嘛,喜歡熱鬧,過節也吃得好點。”
“至于貴族,恨不得天天過節,便有借口聚在一起玩樂。”
說到這里,唐禹微微一頓,笑道:“但普通的百姓,就挺怕過節的。”
“家里沒什么像樣的東西,要湊一桌飯菜都不容易,提前半個月準備,愁大了腦袋都找不到吃的。”
林間,三百人圍城了一個圈,里外里坐著三層,中間是篝火。
唐禹看著在場眾人,笑道:“上元節不是大節,大多數百姓也是近十來年才慢慢有這個風俗。”
“但咱們在山里,過一過這個節也沒錯,振奮一下人心嘛。”
“這幾天也休息夠了,今晚咱們就熬一熬夜,聊一聊節日。”
“史忠,你們家過上元節嗎?”
眾人朝史忠看去,史忠搖頭笑道:“這種小節日肯定都不過的,就當平常。”
“小時候我家里窮得很,都完全揭不開鍋,一年到頭,只過正旦節、寒食節和端午節。”
“正旦節那沒辦法,大家都過,躲不掉。”
“寒食節吃寒食喝冷粥,不需要什么成本,也就勉強過一下。”
“端午節,掛一掛艾草,就當避瘟祈福了,也沒什么成本,所以也過。”
說到這里,他擺手道:“反正大人們心里清楚得很,哪些節不花錢,就過哪些節。”
眾人聞,都不禁笑了起來。
唐禹道:“大家伙兒出身都不太好,說出來估計都千篇一律,不如讓你們王姐姐說幾句怎么樣?”
“作為天下第一大家族,王家過節,肯定有派頭。”
眾人紛紛吆喝了起來,嚷嚷著讓“王姐姐”講兩句。
王徽現在也不紅臉害羞了,而是大大方方走出來,笑道:“我們家過節,確實比較隆重。”
“正旦節,全家一般都在宮里過,參加祭天祭祖儀式和大朝會,然后宴飲,有很多節目和游戲可以玩。”
“上巳節一般都是在家里舉辦,我爹會請很多世家、名流和官員過來,舉辦清談。”
“寒食節、端午節都差不多,重陽節嘛,就賞菊、飲酒,大同小異。”
“還有冬至節、重陽節、七夕節,各種節日啦,想辦法都要慶祝。”
說到最后,她咯咯笑道:“過程很繁復,但也很有趣,真要仔細說啊,怕是一夜都說不完呢。”
“我出身的確顯赫,但一個人的出身,不能決定全部。”
“我雖然是王家的掌上明珠,現在不也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圍著篝火聊天么。”
“雖然條件差了點,但我至少多了這么多弟弟呀,在家里,我可是排行最后那個。”
眾人都不禁大笑了起來,王姐姐這番話毫不見外,也不避諱,聽得讓人舒服。
唐禹則是道:“節日有節日的意義,但不外乎都那幾類,祭祖啊,豐收啊,平安啊,健康啊,發財啊,團聚啊,之類的。”
“但你們發現沒有,那些有趣的事,都突出一個特點,就是熱鬧。”
“這就是孟子所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單獨演奏哪有合奏來得痛快,進而衍生為一個人快樂,哪有一群人快樂來的開心。”
“人,是群居動物嘛。”
“就像你們小時候,總會玩一些游戲吧,比如捉迷藏。”
“兩三個人玩捉迷藏,哪有十多個人玩得開心?”
“兩三個人比拼打水漂,哪有十多個人一起打水漂來得開心?”
最后這兩個例子,頓時讓眾人代入了進去,一個個都紛紛說了起來,似乎想起了童年的時光。
有人甚至已經開始爭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