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百二十萬石,抽兩成,只有二十四萬石。”
“二十四萬石是什么概念呢,六千大軍一年要吃掉十五萬石,我們有四百匹馬,一年要吃掉四萬石。”
“剩下的五萬石,剛夠官員俸祿。”
康節無奈道:“看似剛夠,其實就是不夠,因為糧食的保存、消耗、運輸,都有太多的成本,各方面的風險又該怎么扛?”
“因此,我們郡府還要被迫向世家借糧。”
眾人聞,也是心情沉重。
唐禹站了起來,沉聲道:“所以保甲聯產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這可以提升生產的積極性,提升勞動效率,明年犁具、農具齊備了,保甲聯產實施好了,我們預估產量能達到二百萬石,也就勉強夠了。”
“但要真正發展,還要提升人口,北部山區的撩人要下山融入才行,流民繼續收納,很多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這就是我們如今廣漢郡的經濟問題,這也反映出了,這個時代的經濟問題,本質就是人口與土地的問題。”
“所以諸位在處理經濟問題的時候,多往這方面考慮。”
“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一個地區、一個政權的根基,此次在會議提出來,是希望大家要有全局觀念,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整體經濟。”
“你們不是小人物了,你們的每一個決策,都決定著很多人的生死。”
會議的氣氛十分嚴肅,在場眾人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壓力。
唐禹繼續道:“我們現在只是治理一個郡,將來可能是一個國家,甚至是整個天下。”
“如果你們不跟著進步,那遲早會被淘汰。”
“這可不是給你們壓力,而是我要讓你們知道,有大局觀,才能心懷天下,進而治理天下。”
說到這里,他笑著坐了下來,道:“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我們今天要亟待解決的問題,短期內的軍事與外交。”
“這個就由史忠來說吧。”
史忠站了起來,也考慮到氣氛,所以語氣輕快了一些。
“短期內的軍事與外交,其實無非就算是與李壽的角逐。”
“諸位都知道,我們之前討論過,要給李壽找點事做。”
“唐公動用了一點小小的人脈,如今晉國兩萬大軍,已經在過來的路上了。”
“他們的目標就是漢中郡。”
“現在李期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得不可開交,正忙著備戰呢,諸位可以圍繞這一點說一說。”
這個時代,眾人對經濟、民生的理解,是遠沒有對軍事的理解深刻的,因為這個時代的主題就是戰爭。
因此陸越當即舉牌,站起來說道:“李琀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從成都之戰的具體內情就可以看得出來,李壽必然是不信他的。”
“為了防止李琀投降,李壽必然安撫,而且派兵過去支援。”
“當然,他不敢親自去,他自己一旦走了,李闕擁立李期上位,那就完蛋了。”
“我估計,是會派五千到八千的精銳,由心腹帶著過去,或者直接讓李闕帶著過去支援。”
“對于守城之戰來說,足夠了。”
鄧榕舉牌,補充說道:“漢中是軍事重鎮,本身就有八千大軍,守城是絕對夠的。”
“正是因為李琀立場不堅定,才讓李壽這么焦急,我猜測他恐怕不會帶太多兵過去。”
“我們要做的,是逼李琀投降通敵,借助晉國的力量,打爛李壽。”
“可以利用李期做文章,派人救他,把他扔給晉國,讓晉國師出有名。”
“蜀地越亂越好,越亂我們越安全,越有機會。”
面對軍事與外交的問題,大家都熱情高漲,很快就聊開了。
看到他們意氣風發的表情,唐禹也不近欣慰。
這個嶄新政權所表現出來的活力,超出了他原本的預期。
他認為,只要經歷幾次大戰,這些人都會逐漸成熟起來。
而其中不成熟的那一部分,自然而然會被淘汰。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