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麗道:“我們村有個被婆家不要的女人,比我大個一兩歲,就是沒啥文化嫁人早,聽說她生不了孩子,也就沒人上門提親,到現在還在娘家呢。
她娘家人對她也不好,她現在也沒地方去,只能待在家里。
她人話也少,很老實,要不我改天去找找她吧,回頭你問問劉團長,看他愿意不。
反正先試試嘛,如果能成,也有人疼小娟,是不?”
馮小軍撓了撓毛寸,一雙眸子直勾勾盯著杜麗麗。
杜麗麗道:“你這么看著我干什么,你是不是覺得我管得有點多?”
“不是,我是覺得我媳婦真熱心腸。而且考慮得很對,我這幾天抽時間問問劉團長,你回頭如果碰上那個女的就問問。”
“行呢。”
他們兩口子都知道,這事兒確實著急不起來。
改革開放后,工人的工資都提高了一點,陸東升他們也不例外,這個年對他們來說,過得很不錯。
轉眼就到了元宵節。
三天后便是蘇櫻托兒所開始報名的日子,蘇櫻這幾天的都在縣城置辦東西。
后院的平房里,還安裝了煤爐子,搭的床是通鋪。
她要和三個孩子,還有張嬸一起睡,這樣節省地方。
李秀梅的隔壁也一樣。
房子都安排好后,蘇櫻這幾天都在大街上宣傳,張嬸暫時看著孩子,她和李秀梅滿大街跑。
這院子里有小孩子玩的,也沒有危險器材,幾個孩子在里面玩,就有外地人來這邊做生意的來報名。
他們看這院子收拾得很不錯,他們都是沒時間照看孩子的,來了也不問老師是什么學歷。
張嬸給他們一人拿了一張宣傳單,告訴他們下午六點后給辦公室打電話。
蘇櫻和李秀梅兩人在大街上發了一天的傳單,也沒見有人來問。
兩人拖著沉重的雙腿回來,張嬸將今天有人找上門來打聽的事告訴蘇櫻,蘇櫻心里瞬間有了希望,一直坐在辦公室等。
晚上有幾個電話打了過來。
蘇櫻也不太確定自己能不能招到學生,但房子合同已經簽了,房子也收拾好了,不管怎么樣,前期再困難,她都要硬著頭皮往前走。
這天晚上,她一個人坐在辦公室直到十二點才回去休息。
未來的路多少有些迷茫,將來要面對的是什么,一時間她心里一點數都沒有。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來報名了,都是縣幼兒園進不去的。
一天收了二十幾個學生,蘇櫻都不知道能不能看見希望。
她還找了五個高中生,他們等報名那天才來上班。
這五個人,一個月要一百塊錢工資。
兩天報名時間過后,只招了七八十個。
不過,這比蘇櫻想象中要好得多。
再等等看,今年就算是賠錢,也得要咬緊牙關。
開學后,蘇櫻給幾位老師開會后,每天早上給孩子們安排了課程表。
這些孩子的家長每天下午五點來接孩子,要是晚點來接的話,延時費是兩毛錢。
家長也都同意。
蘇櫻也在慢慢摸索經驗,只想把托兒所辦得越來越好。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