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遼神號”航空母艦在一個月前便已經完成了建造。
而在項目竣工后,“遼神號”首任艦長陳巖便帶領著早已接受完培訓的全艦3300名官兵登艦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檢驗和測試。
現在,經過驗證后,“遼神號”航空母艦各項技術參數均已達到設計指標,宣告建造工作徹底完成!
并只等待著交付給龍國海軍,正式入列服役!
……………………
1984年4月1日,清晨。
達利安造船廠軍港。
渤海灣的晨霧被初陽染成金紅色,八萬余噸的“遼神號”航母如鋼鐵山脈般矗立在1號泊位。
艦艏的“八一”軍徽在朝陽下熠熠生輝,甲板蒸汽彈射軌道泛著冷冽寒光,艦島相控陣雷達陣列如龍鱗般密布。
港區內,052d驅逐艦、054b護衛艦組成的護航編隊已懸掛滿旗,艦炮仰角致敬,仿佛在靜候“海上君王”的加冕。
在過去兩年時間,052d驅逐艦、054b護衛艦以及“山城號”電磁軌道炮巡洋艦日夜不停的訓練,便是等待著如今這一刻!
碼頭觀禮臺上,徐永安元帥、海軍總司令李遠洋以及彭林等高級將領肅立。
三千三百名艦員沿舷梯列隊,雪白制服與深藍披風在咸澀海風中翻飛。
隨著軍樂隊奏響《人民海軍向前進》,陳巖艦長高喊“升戰斗旗!”,鮮紅的軍旗在桅桿頂端獵獵展開,與天際線處的朝霞融為一體。
“從今日起,‘遼神號’將承載龍國海疆的尊嚴!你們駕馭的不僅是鋼鐵,更是十億人的重托!”
海軍總司令看向“遼神號”航空母艦的三千三百名艦員,鄭重無比的說道。
突然,云層被渦扇引擎的轟鳴撕裂。
12架殲-15艦載機以“利箭”隊形掠過艦艏,70度俯角模擬著艦姿態,翼尖拉出白練般的渦流。
長機飛行員在300米高度猛然拉桿,機體以8.5g過載改平,腹下掛載的鷹擊-91反艦導彈模型在陽光下折射出死亡光澤。
甲板地勤團隊同步演練“90秒再出擊”流程,加油掛彈動作如精密齒輪咬合。
雖然他們是首次駕馭航空母艦,但是在過去七百個日夜里,他們卻早已在陸地上將航母的每一個艙室和操作技術關鍵熟悉的了然于胸!
真正做到了“人等裝備”,而不是“裝備等人”!
甚至哪怕現在讓他們立刻登艦進行戰斗,相信“遼神號”全艦三千三百名官兵也可以迅速地發揮出這支龐大航母戰斗群的強大戰斗力!
此刻,龍國航母戰斗群已經具備西太平洋戰役級能力!
儀式尾聲,白發蒼蒼的東海艦隊老兵代表登上艦橋,將1950年木殼炮艇的銹蝕舵輪贈予陳巖艦長。
舵輪被鑲嵌在艦長室艙壁,銘牌刻著:“勿忘來時路,敢為天下先!”
在登上龍國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時,撫摸著這艘滿載排水量八萬余噸的巨型戰艦,很多東海艦隊的老兵們都眼眶通紅,眼里有晶瑩閃爍。
他們不會忘記龍國海軍在誕生時僅有的“家當”,就只有那么幾艘繳獲的島國制老舊艦艇和木殼炮艇,總噸位不足萬噸。
那個時候,海軍官兵們時常自嘲的說:“我們的“軍艦”時漁船改裝的偵察船,防空靠步槍對空射擊!”
后面,龍國海軍在60年代走上了仿制與自力更生的艱難道路。
1960年,隨著引進毛熊的“鞍山級”驅逐艦,海軍首次擁有千噸級戰艦。
但后面在與毛熊帝國關系交惡后,技術援助斷絕,江南造船廠的工人們只能靠著油印圖紙和算盤,硬是仿制出國產第一代65型護衛艦。
核潛艇工程更是在“無資料、無經驗、無設備”的困境中啟動,在蜀省山溝里搭建11木制模型鉆研艙室結構……
現在僅僅是二三十年的時間過去,別說東海艦隊的老兵,哪怕是放眼全球,有哪個國家敢相信龍國海軍現在已然擁有了滿載排水量八萬余噸的大型航空母艦!
并且還是擁有“龍國神盾艦”和“遠洋護衛艦”組成龐大航母打擊群的真正遠洋艦隊!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個奇跡!
一個屬于龍國海軍的奇跡!
當“遼神號”拉響汽笛駛離港口時,渤海的浪濤被犁出千米銀練!
護航編隊以“鉆石”陣型拱衛左右,艦載直升機盤旋警戒!
這場儀式不僅宣告了龍國海軍邁入航母時代,更向世界昭示:東方巨龍已掙脫近海枷鎖,終將巡弋深藍!
入列服役后的“遼神號”航空母艦戰斗群正式開啟自己的第一次實踐訓練!
……………………
在“遼神號”航空母艦入列服役后,彭林卻并沒有來得及停歇。
他立即馬不停蹄地又來到渤海造船廠。
因為在這里,龍國還有一艘“大殺器”等待著驗收!
“遼神號”航母戰斗群的海面作戰力量雖然非常的豪華,但是艦隊的水下作戰力量卻依然配備的老式潛艇。
現在距離“遼神號”航空母艦戰斗群組成完全體,差的便是戰略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