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州城!
隨著蠻國使團回國,北境三州十二城再次回到了景國的懷抱中。
同時,由于兩國簽署了通商互市的條約,使得應州城內匯集了大量的景蠻兩國的商賈。
原本破敗的應州城如今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些因為戰亂而毀壞的房屋街道如今正在修復。
源源不斷的商品在行商敏銳的市場嗅覺下被送到應州城。
一家掛著玉溪商會旗幟的糧行位于應州城內最“繁華”的東坊市中心區域,糧行門口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輛輛滿載糧食的騾車停在糧行外的廣場上,很多工人正在將糧食從騾車上卸下來,搬到后面的糧庫內。
這些工人清一色都是蠻國人。
他們衣衫襤褸,面帶菜色,但是干起活來卻是異常勤奮。
當然并不是蠻國人傻,而是因為這家糧行實行的是多勞多得制度。
他們多搬一袋糧食就能在最后結算工錢的時候多拿一份錢。
然后再用錢去糧行買糧食。
有了糧食,他和他的家人就不至于餓死。
糧行的大掌柜名叫楊福,玉溪村人。
此時他正站在店門口看著那些蠻國苦力干活。
“爹,咱為何要將那些糧食磨成面賣給蠻人?這不是多費力氣嗎?”
說話的是青年名叫楊歡,今年十六歲,跟著楊福來應州學習本事。
楊福笑了笑,一臉高深莫測地背著手說道:“你懂什么,這里面可是有大學問呢!”
楊歡不解道:“能有什么大學問,磨成粉面還要賤賣給蠻子,圖什么呢?”
楊福冷哼一聲:“圖什么?這里面的門道可深了,也罷,今天左右無事,老子就好好給你說道說道。”
“這些蠻子可不僅僅只會放牧,他們自己也種糧食,只不過蠻子不擅長耕種罷了,東家讓咱們把糧食磨成面賣給蠻子就是提防蠻子用咱們的糧食當種子。
另外我們地面便宜,比他們自己耕種還要劃算,長此以來這些蠻子就會依賴咱們,沒有人再去想種莊稼,反正種了還不如買得劃算。
還有聘請蠻子來我們這里做工,他們只要在咱們這踏實肯干,不僅不會再餓肚子,而且日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好,比他們之前放牧要安穩輕松的多,并且旱澇保收,這樣一來以后還有誰想放牧?都老老實實來咱這里做工,替咱賣命!”
楊歡聽得似懂非懂,他并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對蠻國產生深遠影響。
知子莫如父,楊福一看楊歡那表情就知道楊歡沒有聽懂,嘆了口氣說道:“你啊,還是跟在老子后面慢慢學吧,等你學成了,老子再向東家討個便宜讓你回坊里工作,外面還是不適合你!”
楊歡畢竟少年心性,對于楊福的話嗤之以鼻,他可是要立志當掌柜的人,只有那些婦人才待在坊里呢!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