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婉娘和梅落雪坐在院中聊到半夜,楊林坐在書房中,桌案上放著一塊潔白的羊絨布,質地柔軟,沒有任何異味。
起身,站在書房的窗戶前,眺望著遠處的夜空,楊林的思緒也飛到了北境。
最近他收到了很多來自北境的消息,如今北境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變化。
蠻國也終于意識到了景國的狼子野心。
聽說蠻國軍隊在通往應州和涼州的各個要道上設下了檢查站,勸阻蠻人南下。
由于之前已經簽訂了條約,所以蠻國朝廷也不敢公然違背條約用武力鎮壓那些想要南遷的蠻人牧民。
應州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場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
景國現在正等著蠻國率先違背和談定下的條約好借機發難。
所以蠻國只能采取“勸說”的舉措。
只是這個做法非但沒有得到蠻人的理解,雙方還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現在不單單是災民想要來到涼州和應州,就連那些條件比較優渥的牧民也想過去。
或者在靠近這兩地的地方放牧。
因為這樣一來就能確保自家的羊毛能夠第一時間賣出去。
春天正是剪羊毛的好時節。
他們現在只靠剪羊毛就能保證一家子吃喝不愁。
還能用羊毛換取草原上急缺的鹽巴和茶葉,有時候就連鐵鍋也能換到。
這讓牧民們的生活一下子變得好起來了,也更加有了盼頭。
而蠻國朝廷想要阻攔他們向南遷移,去追求更好的生活,這無疑是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
歷史發展的長河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站在人民對立面的統治階級終將被人民推翻。
所以蠻國的舉措得到了更多牧民的反感。
……
北境太空曠了,常年的戰亂將這里變成了“不毛之地”,百姓要么死于戰亂中,要么南下逃亡。
而過了無涯關之后的應州到涼州一帶更顯荒涼。
一隊隊行商托著五花八門的商品來到這里,他們大多是來和蠻人換取毛料,牲畜等商品,然后再轉運回景國二次加工售賣。
一處臨時修建的車馬驛站中,數十名行商聚在這里休息。
“聽說涼州城最近出現了一種新的布料,叫什么羊絨布非常受歡迎,你們見了嗎?”
“呵呵,不瞞大家說,我這次來就是沖著那羊絨布來的,這種布料質地柔軟,做成衣服不僅穿著舒服,而且很保暖,更關鍵的是這種布料相較于綢緞,價格更低……”
“看來大家的目標很一致啊,說來新鮮,羊毛竟然也能織布,之前怎么就沒人想過這樣做呢?”
這個問題一拋出,頓時引來了更多的探討聲。
“聽說涼州的毛紡織廠背后的東家大有來頭,你們猜是誰?”
“是誰?能夠在涼州建那么大的作坊,還有軍隊專門守護,莫非是什么皇親國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