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問活動進行得很順利。
鄭儀走訪了幾戶困難群眾,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來年的打算。
當來到最后一家,殘疾人老楊的土坯房時,眼前的一幕讓他愣住了。
破舊的堂屋里,擺著一張擦得锃亮的八仙桌,桌上放著幾碗熱氣騰騰的菜。
老楊拄著拐杖迎上來,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握住鄭儀:
“鄭書記,聽說您昨晚為咱老百姓討公道,連年夜飯都沒吃上。我和老伴特地準備了幾個家常菜,您一定得嘗嘗!”
鄭儀正要推辭,旁邊的周陽輕輕碰了碰他胳膊:
“書記,這是老人的一片心意……”
桌上是再普通不過的農家菜:臘肉炒蕨菜、土雞蛋燉蘑菇、自家腌的咸魚...卻讓鄭儀眼眶發熱。
他一把握住老楊粗糙的手:
“好,咱們一起吃個團圓飯!”
屋里很快擠滿了人,村干部、鄰里鄉親都來了,熱鬧得像個小集市。
老楊的小孫子偷偷把一枚糖果塞進鄭儀口袋,小聲說:
“鄭叔叔,等我長大了也要當官,像您一樣給老百姓辦事!”
鄭儀摸摸孩子的頭,把糖果剝開塞回他嘴里:
“好啊,不過要記住,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眾人哄堂大笑。
鄭儀舉起酒杯:
“來,我敬大家一杯!祝咱們青峰縣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干杯!”
歡聲笑語中,新年的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灑在每個人幸福的臉上。
這個特殊的春節,鄭儀在田間地頭、在貧困戶家中、在老百姓的笑臉里,找到了最珍貴的年味。
慰問活動結束后,鄭儀在縣委大院前與眾人告別。
周陽搓著手叮囑道:
“鄭書記,路上注意安全,替我們給您父母拜個年!”
高琳將打包好的藥材禮盒放進后備箱:
“鄭書記,這些都是鄉親們送的土特產,都是咱們中藥材基地的成果。”
鄭儀點點頭,鉆進車里搖下車窗:
“縣里有什么情況隨時聯系。”
車子駛出縣城,窗外的雪漸漸停了。鄭儀望著遠處起伏的山巒,難得露出一絲倦色。他掏出手機,撥通了家里的電話。
“媽,我出發了,大概三小時到家。”
電話那頭傳來母親欣喜的聲音:
“好好好,餃子餡都和好了,就等你回來包!你爸今早特意去買了你最愛的酸菜......”
掛斷電話,鄭儀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
這幾個月在青峰縣的點點滴滴在腦海中閃回,從初到時周陽的試探,到扶貧資金的整頓,從藥材基地的推進,到除夕夜的風波......
“書記,前面就是松林縣界了。”
司機輕聲提醒。
鄭儀睜開眼,看到路邊“松林縣歡迎您”的標牌。
這是他的家鄉,父親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地方。
當車子拐進機械廠家屬區時,鄭儀遠遠就看到父親裹著舊棉襖站在樓門前張望。
那個曾經挺拔的身影如今已有些佝僂,花白的頭發在寒風中輕輕顫動。
“爸!”
鄭儀剛下車就快步上前。
鄭建國眼眶微紅,粗糙的大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好小子,總算回來了!”
他打量著鄭儀身上略顯單薄的外套,皺眉道:
“怎么穿這么少?”
父子倆邊說邊往樓上走。剛進家門,帶著面粉味的溫暖氣息撲面而來。
廚房里,鄭母正麻利地搟著餃子皮,桌上擺著幾樣家常小菜。
“媽。”
鄭儀輕喚一聲。
鄭母轉身,圍裙上沾著面粉,眼里閃著淚光:
“瘦了......”
她伸手摸摸兒子的臉。
“先去洗把臉,馬上就能吃飯。”
簡單的一頓團圓飯,鄭儀卻吃得格外香甜。
父親絮叨著機械廠的老同事近況,母親不停地往他碗里夾菜。弟弟鄭浩則興致勃勃地講述著高三的學習生活。
吃過午飯,難得陽光正好,鄭儀提議帶家人們去縣城的新區轉轉。
“爸,媽,聽說老街擴建了一條步行街,挺熱鬧的。”
鄭儀笑著拿過車鑰匙。
“咱們一起去看看?”
鄭建國聞擺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