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知道同伙已經敗露,這里的情況更糟。
專家們剛打開主庫房,就發現角落里堆著七八個空展盒,對應的藏品登記冊上寫著“借展未歸”。
但湯喬允清楚,從未有過相關借展記錄。
專家們繼續在三號館的庫房里仔細排查。每一件藏品都經過了肉眼觀察、材質檢測、工藝比對等多道工序。
湯喬允站在一旁,目光緊緊盯著他們的動作,心一直懸在嗓子眼。
排查過半。
一位負責瓷器鑒定的專家停在一個展柜前,眉頭緊鎖地拿起一件清代雍正時期的粉彩過墻梅紋碗。
他先是對著光看了看釉色,又用指尖輕輕摩挲碗底的款識。
反復幾次后。
他不確定的對身邊的同事說:“老周,你來看看這個,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另一位專家老周接過碗,拿出高倍放大鏡仔細觀察許久。
而后,又用光譜儀檢測了胎釉成分,沉吟片刻:“釉色太亮了,雖然仿得很像,但這光澤里少了點歲月沉淀的溫潤感。”
“而且胎土里的鐵含量,比真品低了0.3個百分點,這是現代仿品的特征。”
“又是一件假貨?”湯喬允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
這已經是三號館發現的第三件被替換的藏品。
工藝之逼真,連從業幾十年的專家都要反復比對才能確認。
“是的,湯總。”
專家嘆了口氣,篤定的說:“這仿品用的是古法燒制,胎土也是特意找的老礦料,一般人根本看不出差別。要不是儀器檢測出成分差異,我們很可能會看走眼。”
湯喬允本身也是鑒定師。
她又拿起碗仔細的鑒定了一遍。
確實如專家們所說,這是個仿品。
“繼續排查,今天務必要排查完所有藏品。”
“好的,湯總。”
排查仍在繼續。
在一個存放玉器的展柜里,一件清代乾隆工的和田玉籽料擺件,引起了專家的注意。
這件擺件雕工精細,玉質溫潤,看起來與真品無異。
領頭的老專家卻盯著玉料上的“汗毛孔”看了許久,又用手掂量了一下:“不對,這密度不對。”
他讓人拿來真品的存檔照片,指著擺件底部的一處細小綹裂:“你們看,真品這里有個天然形成的‘指甲紋’。”
“仿品雖然也做了類似的紋路,但走向太刻意,是人工打磨出來的。”
經過儀器檢測。
果然證實這是一件用俄羅斯玉仿造的贗品,價值相差近百倍。
最后統計下來。
三號館除了七個空展盒對應的失蹤藏品,又發現了五件被替換的贗品。
這五件假貨,每一件都仿得爐火純青,有的甚至連藏品登記冊上記錄的細微瑕疵都一一復制,顯然是有備而來。
“這些人……是早就盯上湯家的藏品了。”湯喬允攥緊拳頭,指甲深深嵌進肉里。
從李館到張館,從粗制濫造到以假亂真,這場監守自盜背后,絕不止一兩個人那么簡單。
她看向被安保人員押著的張館長,對方早已面無人色,癱在地上瑟瑟發抖。“說吧,這些仿品是誰做的?你們把真品運到哪里去了?”
張館長嘴唇哆嗦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一個勁地搖頭。
湯喬允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怒火:“把他和李館的人分開審訊,找最有經驗的人來審。另外,聯系海關和國際刑警,一旦發現有可疑文物出境,立刻扣下。”
她轉身走出庫房。
天色已經黑透了,陰冷的天氣卻驅不散眼底的寒意。
這些人以為她是個剛離婚的弱女子,可以隨意欺辱蒙騙。
卻忘了她是湯家的繼承人,骨子里流著不服輸的血。
這場仗,她必須贏,不僅為了追回文物,更為了守住祖父留下的這份家業,守住湯家的尊嚴。
“目前排查出多少件贗品?”
“一共十六件,還有九件藏品以‘出借展覽’的名義借出藏館,目前還沒有收回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