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達令的信心
帝都的光明神殿大教堂,建造羅蘭帝國開國之初,羅蘭帝國的開國皇帝陛下為了酬謝在征服天下的過程里,光明神殿對自己的鼎力幫助,開國之后冊立了光明神殿為帝國的國教,并下令在帝都里修建了一座雄偉氣派富麗堂皇的神殿大教堂。而這座神殿大教堂,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年的歷史。
——在教會自己的官方教典上是這么寫的。
然而熟悉了羅蘭帝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如今現存的這座光明神殿大教堂,并不是一千一百年前開國時候建造的那一座了。
在幾百年前羅蘭帝國的一次重大內亂之中,帝都遭遇了一場開國以后就未曾遇到過的兵禍,那場兵禍帶來的災難,不僅僅是摧毀了當時的羅蘭帝國皇族,更是將整個帝國鬧得四分五裂,偌大一個帝國就險些就此崩潰。
原本那座古老的光明神殿大教堂,也在那場兵禍之中被戰火焚毀。
后來當時的奧古斯丁大公爵,這位皇族遠親在戰亂之中繼承了皇位——或者說是被別人硬推上了當時被視為火山口的皇位之上。可沒想到這位皇族遠親公爵大人,居然英明神武,史載他頗有幾分開國大帝的風范,南征北戰,靠著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羅林家的武勛功臣,居然重新平定了天下,將羅蘭帝國中興,開創的“奧古斯丁王朝”,一直至今。
帝國的武勛世家羅林家族,也是這位中興皇帝手下崛起的。
在重新平定天下的過程里,據說神殿再一次給予了這位皇帝大力的支持,而且,在天下平定之后,這位中興帝國的皇帝,很清楚的認識到:帝國初定。根基為穩,當務之急需要的是維持帝國穩定,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而為了維持穩定,就需要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勢力,讓他們變成自己的支持者。
出于這個目的,這位中興帝國的皇帝,對于光明神殿就極為重視。為了示好神殿,也為了換取神殿的最大程度的支持,他下令不惜工本的重修光明神殿大教堂。
重新修建的這座光明神殿大教堂。占地面積比從前更大,更加巍峨雄偉,更加金碧輝煌!而且那位中興皇帝陛下極有頭腦,他在這一次的大興土木的過程里,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自己在戰爭之中得到的大批戰俘。他對被充入苦力營之中的幾萬戰俘作出承諾:一旦帝都的所有工程完畢,就可以免去這些戰俘的所有罪過,放他們還鄉生活。
當時戰亂多年之后帝國才迎來了和平,人心向往著安定,這位中興帝國的皇帝。毫無疑問賭贏了一次。數萬戰俘在帝都勞苦工作了足足三年,將帝都城中被戰火焚毀的多出地方重修修繕,包括了皇城,教會。各帝國政務府廳,甚至還重新修建了四個街區的民宅。
而三年之后,這位中興皇帝也很爽快的履行了自己的諾,親手寫下皇令。赦免了所有戰俘的罪名,釋放所有戰俘還鄉!
這一段歷史,在羅蘭帝國的后世史書上被認為是一段佳話。這位中興帝國的皇帝。在史書上有一個響亮的外號:“守信的奧古斯丁”。
信守諾的人,誰都喜歡。這位守信的皇帝,不僅僅是針對戰俘,他也非常干脆的兌現了自己的其他許多承諾,譬如包括了將自己的一個妹妹嫁給了幫助他平定天下的帝國元帥,羅林家族的族長,并且很慷慨的將帝國南方科特行省的一大半土地都封給了羅林家作為領地。
一個聰明而又慷慨,信守承諾的老板,自然會博取很多人的忠心,所以這位中興帝國的皇帝再史書上的評價非常高,幾乎直追開國大帝。
但是在陳道臨看來,讀過羅蘭帝國通史之后,陳道臨卻發現,這位中興帝國的皇帝,還做過另外一件極為令人稱道的事情:
在重新修建帝都的時候,這位皇帝不顧大半臣下的反對,拿出了一份龐大的計劃,大興土木。
這個龐大的工程,不僅僅吸收掉了戰爭之中留下的數萬罪孽深重的戰俘,甚至為了填補人力缺乏的窟窿,這位皇帝大筆一揮,下令招納了近十萬在戰火之中失去了家園失去了產業而流離失所的難民!
陳道臨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個舉動簡直就是聰明絕頂!
這簡直就是一個標準的“以工代賑”的模板!
數萬戰俘,和十萬難民,這么一股龐大的力量,若是一個不小心,就會引發滔天大禍。
熟悉天朝歷史的陳道臨就很清楚,歷朝歷代所謂的農民起義,大部分都是戰亂之中的流民所致。難民和流民,只是一字之差,而其中的界限,也十分的脆弱。
流離失所的難民潮之中,若是生存得不到保障,那么絕望之下,一旦出現了個別野心家的挑撥,就很容易變成燎原的大火,將一切燒毀!!
這位中興皇帝以工代賑,吸收了十萬青壯難民,這些失去了家園和產業的難民,所求的只不過是能吃飽飯。作為皇帝,他不需要付出一個銅板的工錢,只要能讓這些人吃飽不餓死,就可以免費任意使用他們的勞動力。
而作為難民,最大的渴求就是能不被餓死,只要能有一口飯吃,絕大多數人就不會造反。
這樣一來,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這十多萬的勞力,為了自己重新修建了許多基礎工程,更是牢牢的將這股很危險的力量攥在了手里。
等到數年之后,帝國已經徹底穩定下來,皇帝再逐步的釋放這些勞工返鄉……同時還給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了偌大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