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馉饳
許多人看到,瞧見了,隔兩日她們再來賣帽子的時候,都能少費些許口舌。
更關鍵的是,賺錢是為了改善生活,讓自己衣食住行更加舒適,而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
見宋晴薇和桂媽媽都如此說,白芷嘿嘿笑了笑,將帽子重新戴在了頭上。
帶來的東西盡數都換成了銀子,三人便也沒有在縣城多呆,只買了一些用來做草帽的布頭和棉線,便準備回去。
往縣城外走之時,桂媽媽則是問詢宋晴薇晌午想吃些什么,她也好提前準備,在縣城里面采買一些。
“今日得了許多銀錢,便吃些好的,犒勞犒勞!”宋晴薇想了想之后,試探性看向桂媽媽,“媽媽會做鵪鶉馉饳兒么?”
鵪鶉馉饳……
那是什么?
桂媽媽笑問,“倒是沒做過,但既然姑娘想吃,大約是知道怎么做的,跟我說上一說,我試著給姑娘做了來吃。”
“不過這做法好說,只是這會子了,怕是鵪鶉不大好買……”
鵪鶉不算尋常吃食,大多是高門大戶才吃得起,因而售賣鵪鶉之人大多都是固定送貨到宅院之內,在外售賣的大多是外頭捕的,數量不多,售賣時間也不固定。
而來擺攤之人大多都是早起,待不到這個時候的。
宋晴薇聞笑了起來,“這鵪鶉馉饳不是要用鵪鶉來制,只是做出來樣子飽滿,形似鵪鶉而已,實則是需要用肉餡兒和面皮來做。”
“倒是老奴無知了。”桂媽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也只是嘴饞,從書上看到了美味,便眼巴巴地想著吃嘴罷了。”宋晴薇笑道。
從上次槐葉冷淘之事后,宋晴薇便發現用書本來搪塞她所知道的事情,是最合理且省事的借口。
桂媽媽和白芷識字不多,平日不看什么書,自然是宋晴薇說是什么便是什么。
而即便是遇到讀書之人,這天下書本千千萬,新奇之事萬萬千,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
總之,這是極好的由頭,宋晴薇也樂得拿出來用。
“能吃是福,更何況姑娘辛苦了多日,理應該吃些好的。”桂媽媽笑道,“姑娘仔細說上一說,這鵪鶉馉饳究竟是個怎樣的做法,老奴好盡早準備。”
“這鵪鶉馉饳若是仔細論起來的話,和餛飩有些像,卻又不同,面皮比餛飩厚,且有半尺來大,切成方形,包上足夠的調好滋味的肉餡兒,對角折了,邊緣摁壓緊實,再把兩個角對折包在一塊,形狀跟那花骨朵一般,或煎或炸或煮,據說滋味皆是極佳呢。”
宋晴薇簡單介紹了一下,久在灶房打轉的桂媽媽便大致明白了該怎么做這鵪鶉馉饳。
先是去縣城里面的肉鋪買上了一斤肥瘦相間,適合做餡兒的前膀梅花肉。
待回到了雨霖莊后,便在莊戶手中買上了一些新鮮的韭菜和大蔥等做餡兒必備的配菜。
大蔥配肉,韭菜配雞蛋,做上了兩種餡料,又按著宋晴薇所介紹的鵪鶉馉饳的做法,和了面,搟了皮……
鼓囊囊的馉饳做了出來,放在用高粱桿做的鍋簰上頭,一個個身形挺拔,果然如同一個個肥肥的小鵪鶉一般,看著十分喜人,只惹的幫忙打下手的白芷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