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渦噴!(為月票金主fnkerr加更28)
735kn,按照航空動力領域的表達習慣,大概相當于7500kgf(千克力)。
結合改進后渦噴14的1040kg自重,不難計算出這臺發動機在海平面狀態下的推重比竟然高達72。
這個數字甚至讓始終維持古井不波的閻忠誠都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
不過他最終還是憋住沒有笑出聲來。
“咳咳——”
“確定能穩住這個推力數據么,沒有突破共同工作線吧?”
由于存在之前所說過的“性能余量”,航空發動機是可以通過打雞血的方式來提高性能的,代價則是壽命降低和可靠性下降。
尤其是對于尚且處在原型機測試階段的發動機來說,因為還沒有在控制系統層面做出限制,所以很容易出現超限工作的情況。
“這個……推力數據目前非常穩定,通用特性曲線數據需要計算一下。”
說話間的功夫,那名一直在觀察數據的工程師已經從旁邊拿過另外一臺筆記本電腦,開始在上面進行數據分析。
常浩南對于這個數字倒是不算特別驚訝,他在完成設計之后進行仿真模擬時,就已經大概算出改進之后的壓氣機能夠提供大概10水平的性能優化,而實際產品在這個基礎上性能再突破一點也很正常。
但已經有幾個坐不住,手頭又沒什么要緊工作的人蠢蠢欲動,想要起身過去圍觀了。
“稍安勿躁,先把這一輪空中性能試驗做完!”
閻忠誠表面上并沒有什么反應,但從他微微有些顫抖和嘶啞的聲音來看,內心也絕不是那般平靜。
他當然不是不想慶祝。
實際上,盡管按照標準要求,高空模擬考核試驗時應該選擇10個左右不同的進口總壓狀態點進行試驗,以對應測試范圍內發動機的平均工作狀態。
然而這一次要測試的數據只是最普通的海平面推力,在一個狀態點如果能把數據穩住,應該就不會出什么問題。
畢竟要模擬的速度段也只不過是04-06馬赫而已。
但過去的幾十年中,他實在是經歷過太多次失敗了。
甚至有過上一秒還處在正常工作狀態、看上去性能也十分穩定的發動機,下一秒就突然出現重大事故,以至于原型機完全損毀的情況。
也有過因為設備故障,導致電腦端的實時讀數出現差錯,等到試驗結束才發現是空歡喜一場的時候。
所以在整個試驗結束,看到最終輸出的正式結果之前,他實在是不敢在精神上有半點松懈。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整個操作室內幾乎只能聽到高速氣流流過葉輪機械時候的嘯叫聲,和試驗指揮的口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