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工業軟件這種東西,不完全是個技術問題,否則也就不會存在那什么瓦森納協定了。”
“現在我們用起國外的軟件,除了語不通之外確實感受不到什么不便,但那是因為很多軟件目前還沒有商業化,或者正處在商業化初期擴張市場的過程中,但如果繼續讓這些國外企業在我們這里肆無忌憚地攻城略地,以后的事情可就說不準了。”
“眼下大家的還相差不多,但是信息產業的發展太迅速了,一個工業軟件,用戶越多,開發者所獲得的信息反饋也就越多,就能形成數量更大質量更高的數據庫,從而開發出更好用的數據模型。我們如果這一步跟不上,那就是步步跟不上,如果未來哪天,瓦森納協定里面突然多出來了某些工業軟件,到時候我們再想重頭去追、去積累數據,那才是要難比登天的。”
擲地有聲的一番話,讓整張桌子周圍的氣氛都變得有些沉重。
剛剛還有些不以為意的徐洋在聽完之后也是瞳孔劇震,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大陸一般。
她會在90年代初選擇從美國回到華夏,家國情懷方面自然是不缺的。
但很多東西不是只有情懷就完事了。
科技戰線的斗爭也是斗爭,要講究一個技巧和策略。
而在這方面,顯然不會有人能和經歷過貿易戰時代的常浩南相比。
“實際上,在工業軟件的出口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個突破。”
看著紛紛陷入思索的眾人,常浩南再次拋出一顆重磅炸彈。
反正坐在這里的人權限都是足夠的。
“工業軟件……出口?”
處在航空工業系統之外,還完全不知道華夏跟歐洲談判的徐洋平生頭一次覺得自己的腦子有些轉不過彎了。
要知道,現在的華夏軟件產業還處在一個連ui界面漢化都做不太明白的階段。
怎么就出口了?
常浩南點了點頭:
“是的,一個預測飛機在濕冷環境下結冰幾率和冰型的小軟件,不算是我們的首創,但功能絕對比國外的任何競品都要好,賣給了歐洲人。”
“這說明只要我們能做出獨特的功能或者特點,在軟件領域就完全可以實現后發制人!”
實際上,考慮到這是飯桌邊上,他還有半句話沒說出來——
反正現在大家的產品性能都是依托答辯,哪怕咱們做出來的也是答辯,只要做成巧克力味的,都會有人捏著鼻子吃。
這時,飯桌另一邊,剛剛一直在聽著二人對話的孫琮突然開口道:
“這件事情我也有所耳聞,不過一直不確定有沒有水分,現在既然小常同志都說了,那確實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啊……”
有了捧哏,常浩南也就自然而然地接了下去:
“當然,這一次我們確實是占了個歐美之間出現嫌隙的難得機會,誰也不敢保證后面的其它軟件在國際上還能有這么好的反響。”
“但是,我想說的是,在包括但不限于工業軟件這方面,咱們一定得有底線思維,不能讓別人攥住咱們的脖頸子!”
(本章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