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能吃什么,我們沒啥好吃的,也就多給它點紅薯……”方嬸子見她聽進去了,也就不再多說,領著她去了豬圈。
母豬的狀態其實還好,但畢竟剛剛經歷了一次難產,累極了,此時正在呼呼大睡。
小豬仔早就被人抱到了屋里,放在墊了干草的窩里,蓋了舊棉被,有專人看著。
現在這種時候,放在豬圈里不行,一是天還有點冷,擔心小豬仔凍著,二是怕被母豬翻身給壓死了。
方嬸子和她一起輕腳輕手的過去看了母豬,又輕腳輕手的出來。
這處地方是春陽公社的養豬場,一共二十頭豬,雖然不多,但每頭豬都是公社的“八寶金子”。
八寶金子也是秦省的話,形容這個東西非常珍貴。
大豬值錢,小豬崽子也值錢,他們過年都沒殺豬,就是為了生小豬,賣小豬崽子的錢是公社的一大收益。
至于為什么非要賣出去,而不是擴大養殖面積,自然是因為沒有那么多糧食養它們了。
養豬的幾個嬸子,除了方嬸子是全職,其他幾個人都是兼職,方嬸子每日都要煮豬食,喂豬,還要打掃豬圈,觀察豬的健康情況。
至于豬草,就由其他幾個嬸子上山打好,背過來。
每次母豬生產都是方嬸子最忙的時候,其他幾個嬸子也得來幫忙,畢竟她守著母豬,豬食就得換人來煮。
現在是三月,山上的豬草還不夠多,需要煮些紅薯來搭配。
然而紅薯也是不夠的,真正加進去的是紅薯皮,畢竟人也饞紅薯,有好的肯定自己先吃。
公社食堂那邊要是煮紅薯玉米糊豆,就會把紅薯皮送過來,豬食的主料是玉米糠,麩皮、洗碗水,還有去年存的干豬草,以及一些鮮豬草。
洗碗水也是好東西,現在的人洗碗不用清潔劑,清水洗一洗,洗下來的油是舍不得扔的,給豬吃正好,不浪費。
總結一下,春陽公社的豬吃的非常的素,后世吃泔水的豬都要鄙視它們的食譜。
江云看了母豬,又去廚房看了今日豬豬們的晚餐,第一次覺得當家豬也是一種動物虐待。
不過方嬸子倒是不以為然:“山上有些精窮的農戶,為了省點糧食,都是把茅廝蓋在豬圈上面的,那豬吃的更差……”
茅廝就是茅廁,人在高高的茅廁上面拉屎,屎尿掉下去喂豬,雖然不是主食,也要搭配糧食來喂,但豬吃這種食物,不容易長胖,肉也有股腥騷味。
這種喂養方式在華國自古就有,哪怕是后世,在國外不發達的地方,也還延續著“豬廁”的習俗。
古時候豬被認為是低等肉類,一些講究的富裕人家堅決不吃農戶養的豬肉,正有這個原因。
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這種聽起來十分惡心的養殖方式能一直存在,究其原因還是窮鬧的,糧食自己吃都不夠,誰舍得給豬吃啊。
江云壓下心里的不適感,問方嬸子:“有芝麻桿嗎?”
芝麻桿是下奶的好物,原主白云以前給豬下奶用的就是這個。
方嬸子想了想,回憶起來:“柴火垛那邊應該有,你要這個做什么?”
江云道:“煮到豬食里,給豬下奶。”
方嬸子第一回知道芝麻桿還能給豬下奶,驚奇不已,這東西他們都是當柴火燒的,若是早知道能下奶,斷不可能這么浪費。
其實這也不怪她,如今又沒有自媒體平臺搞科普,人們有點見識全靠口口相傳,許多在別的地方很普遍的經驗,在另外一個地方愣是誰也不知道,都是很常見的事。
江云讓方嬸子去拿芝麻桿,自己則找了個竹筐去挖蚯蚓,蚯蚓也是下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