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云說:“叫做松竹書齋。”
這個名字起的清雅,齊主任表示自己很喜歡,并且大方的表示要介紹一位書法大家給她,替書齋題匾額。
江云當然不會拒絕,書店就是要高大上,有名人題字更好。
人是環境的產物,進了高雅的地方,就忍不住高雅,進了低俗的地方,也會不由自主低俗。
一個人大概率不會在面對國家電視臺采訪的時候說臟話,但他私下和好友喝酒吹牛逼時,那可就什么話都敢往出說了。
書店建設的越有文人氣息,越精致雅秀,吸引進來的人也會主動遵守規矩,不會把這里當做蒼蠅館子,胡亂折騰。
文件批下來,松竹書齋就開始裝修了。
江云找的還是超市以前用過的裝修隊,這批工人已經和她磨合過了一次,再用起來也更順手。
額外還要請一位木匠,一位石匠。
書齋的木制品比較多,要做書架、桌椅、擺件、屏風、各種裝飾品,一應都照著古色古香的文人墨客風格安排,書卷氣很濃。
院子正中央,江云還定了一尊孔夫子的石雕,用來當做標識和鎮宅。
江云這個大學可不是白上的,能被她拉攏來一起搞創業的同學,她基本上都不會放過。
這次給她書店監工的女同學叫做文曉曼,經濟學專業薅過來的,兩人只是在食堂拼了一回座位,文曉曼就被江云的口才折服了,之后她們經常一起上選修課,慢慢熟悉了之后,成功被她拐過來給自己干活。
文曉曼家境不錯,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也不愁吃穿,但家境再好,人也是有自己的志向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掙錢。
江云雇她監工裝修,等到書店開業,她還要管理偌大一個書店。
當然,她沒什么經驗,一開始還是要江云來帶的。
也是江云手上的管理學同學能用的不夠多,不然也找不到她這個經濟學的同學身上。
不是每個學管理學的人,都有本事能夠去管理別人,更多的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是傾向于被管理的,真把一家店交給他們,他們只會手忙腳亂。
文曉曼是班長,他們班級的人都很服她管,人際關系也搞的不錯,算是個潛在的管理型人才,有點管理經驗,雖然拿到社會上來可能也不太夠用,但人成長總要有一個過程,江云愿意培養她。
文曉曼也是想賺點零花錢,也想趁畢業前多學點東西,這才接了這個活。
她是個很認真的人,接了活就要全心全意的干好,以免砸了自己的口碑。
江云對她并不嚴格,能放的權基本上都放了,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對她的信任。
她反倒特別自律,裝修的時候每天都是最早一個來,最晚一個走,保證一磚一瓦的變化都心中有數。
臨近開業,文曉曼更是跟著員工一起培訓,盯著每一批貨,看著每一個書架,那么多書進進出出,她居然都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