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機在一個月后漂洋過海的擺到了江云面前,在這段等待時間里,她也重新買下一個了小工廠,開始了預制菜工廠的搭建,以及工人的招聘和培訓。
能進預制菜工廠工作的工人,首先得身體健康,然后是手腳干凈,餐飲行業,干凈安全是第一位的,有時候口味都要靠后排,口味搞不好,還有改良的余地,衛生搞不好,直接要倒閉。
漂亮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比國內要高許多,國內的工廠,為了降低成本,可以在農民手中買低價菜,或者和村落合作,直接簽包地合同,但這里不行,所有食材都要全程追溯,為了各種指標的安全穩定,預制菜工廠必須和大農場合作。
這些規模化農場能保證每一批菜蔬都符合種植標準,并且批批送檢,如果有問題,在農場內部就解決了,有問題的蔬菜不會被裝車。
即便有漏網之魚,收貨方也會做二次核驗,如果檢測有問題,這意味著農場那邊要賠付高額違約金,這樣一來,雖然成本高了,但是安心也有了。
此時和詹姆斯合作的好處又體現了出來,江云自己和農場合作的時候,經常要遭受他們的惡意調價,這也是之前她不得以自己購買農場種植農作物的原因。
但有了詹姆斯這個牽線人之后,一切都不一樣了,農場看著詹姆斯的面子上,不再故意殺生,詹姆斯做漢堡和意面時,要用大量的生菜和番茄。
洋蔥、菠菜、土豆、西蘭花、胡蘿卜、玉米等也是他常用的配菜,這些菜蔬,和江云需要用到的也有很大的重合。
本著互利合作的出發點,詹姆斯也大方的把自己的供貨商全都介紹給了江云,以便于壓低成本,營造更高的利潤。
這算是意外之喜了,有了這些農場的合作,她可以通過比價,更換掉沙縣小吃更貴的原料。
炒菜機到貨之后,立刻安裝清洗,開始了第一輪的試炒。
按照提前寫好的食譜,廚師把配好的菜一樣樣倒進去,只短短十幾分鐘時間,就炒好了一大盆回鍋肉。
這還是用的最少的試菜劑量,如果把容量用到飽和的話,一次可以炒一百二十三斤菜。
回鍋肉試過口味還可以后,江云便宣布今天的員工餐就由這五臺機器出了。
五臺機器出了五個新菜,雖然比不上充滿鍋氣的小炒,但大鍋菜也有大鍋菜不一樣的風味,并未有人覺得它多么差勁。
“按照炒菜機的運作功率,再調一調食譜,讓大廚們加加班,計算出下菜的時機,調料的克數,以便于工人們規范化操作。”江云下達了命令。
這就是大型炒菜機最令人喜歡的一點,只要把前期工作做好,后續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傻瓜式的投放,最普通的員工也可以很快上手,做出美味佳肴。
而美味的菜譜,也正是她在漂亮國推廣炒菜機的核心賣點之一。
這款第一代炒菜機是很簡單的機器,現在又沒有智能炒菜機,可以自動投放各種食材,所有的輔助工作還都得人工來做。
雖然投放食材這個步驟非常簡單,只需要把準備好的食材倒進去就行了,但什么時候倒,倒多少,怎樣調味才能達到最極致的效果,這就需要產品研發部來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