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大家不要的舊書、舊衣服,舊玩具,都放這里面哈。”江昭把三個箱子放到講臺上,召集同學們捐獻物資。
她如今上的算是國際貴族學校,同學們的家境都十分富有,所以經常會丟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江昭受母親的影響,一直在參與家族的慈善事業,因此注意到了這一點,就開始在學校宣傳給貧困地區的學生捐贈自己不要的舊物。
這是向社會獻愛心的好事,校長和老師們也很支持她的舉措,所以進行的很順利。
這是她第三次在學校里收集物資了,等到這批物資打包好后,會有20名學生代表和她一起下鄉去點對點扶貧。
因為這個活動是每三個月舉辦一次的,所以每次都能收集上來不少有用的東西。
這里面的許多書,許多玩具,都能讓鄉下的小孩子們大開眼界,那些質量上乘,但因為有些過時,就被棄之不顧的衣服,更能幫他們解決最要緊的穿衣問題。
江昭和幾個小助手忙活了三天,才把收集上來的有用物資分門別類的打包好,準備之后帶到鄉下去。
周末的時候,他們坐上火車出發了。
“這一回我們是去貧困山區看望當地的留守兒童。”
帶隊老師詳細的給他們說著到了那里之后的注意事項:
“你們千萬不要亂跑,不管去哪里,身邊都必須跟著一個大人,那里的方比較難聽懂,你們要是聽不懂,就不要跟他們搭話,知道了嗎?”
“會有危險嗎,老師?”同學小靜問道。
“一般來說是沒有危險的,不過畢竟咱們是去陌生的地方,所以該提高警惕的時候,必須提高緊惕。”帶隊老師嚴肅的叮囑每一個人:
“我們是去做好事的,不是去玩的,你們都是每個班選舉出來的最優秀的同學,我相信你們一定很懂得自律,辦完事就回來,不能亂走,知道了嗎?”
“知道了,老師。”同學們異口同聲的答道。
等到大家伙下了火車,換上汽車,折騰了一整天,終于到達了之前聯系好的扶貧村落。
這個村子地處隱蔽,交通不便,最近的小學也得走七八里路才能到,怪不得這里的經濟條件這么差了。
大家翻山越嶺的到了希望小學,還沒進門,就感覺這學校十分寒酸。
城里的學校再差,好歹也是水泥房子,哪怕是平房,也蓋的規規矩矩。
可這里呢,這所希望小學還是早年間村民們自己蓋的土墻房,這么多年風吹日曬下來,早已破敗不堪,四處漏風漏雨,門口的希望小學匾額還是木頭的,不知道被什么蟲給蛀了,既腐朽又殘破。
“現在還有這么老的房子呢?”小靜頓時同情的看著房子。
“走吧,快進去吧,咱們晚了一個小時,老師們該等急了。”帶隊老師率先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