矴大約分鐘后。
殲-10“猛龍”戰機的首飛測試正式結束。
戰機以230km/h速度下滑,飛行員放下起落架,全動鴨翼偏轉至-10°充當減速板,機尾減速傘砰然綻放!
輪胎觸地瞬間,航電艙自動記錄此次飛行關鍵數據:
航程:無副油箱狀態下飛行550km!
超音速巡航:1.2馬赫持續飛行3分鐘,發動機未出現喘振!
“猛龍首飛圓滿成功!”
塔臺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并向整個試飛基地宣告這一消息!
隨后,中央指揮臺、跑道旁,所有人也跟著激動歡呼起來!
每個人興奮無比的熱烈擁抱!
跑道上,殲-10的垂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八一軍徽旁赫然印著“1001”!
從今天起,龍國航空史從此邁入三代機時代!
在整個試飛基地所有人都在熱烈慶祝時,彭林與徐永安元帥以及劉宇飛總司令則走進一旁的指揮室內。
指揮室的大屏幕上,剛剛殲-10“猛龍”戰機的飛行位置被實時投射!
并且短報文功能將試飛數據加密回傳,誤差≤5米!
“首長,請看!”
“這是北斗為殲-10戰機編隊構建的“天網”戰術數據鏈!”
彭林站在戰術屏幕前面,向兩人介紹說道。
與此同時,戰術屏幕上的畫面則被切換至模擬作戰界面。
在畫面中,四架殲-10“猛龍”戰機的航跡與雷達掃描錐形區域實時同步!
“這四架戰機將組成一個編隊,每架戰機通過北斗加密級短報文通道共享數據!”
“比如在戰場上,它們這一個編隊可以進行目標協同鎖定!”
彭林繼續說道。
同時在屏幕上,則開始顯示任務分配動畫:
在編隊執行任務過程中,長機雷達探測到6個敵方目標后,火控系統自動按威脅等級分配目標。
1號機負責高空高速的敵預警機,2號機壓制兩架護航戰機,3號、4號機分割剩余目標。
國防部長徐永安元帥以及空軍劉宇飛總司令看著動畫演示,互相眼神對視一眼,皆露出興奮和激動的神情。
他們沒想到彭林帶頭研發的殲-10戰機不僅單機性能及戰斗力強悍,居然還擁有如此配套的編隊協同作戰系統!
畢竟獨立自主作戰的4架殲-10“猛龍”與擁有“戰術數據鏈”協同編隊作戰的4架殲-10“猛龍”戰機,可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兩者之間的戰斗力,更不是一個層次!
“彭林同志,你這是還準備了一個驚喜啊!”
徐永安元帥努力平復自己激動地心情,并說道。
北斗+殲-10形成的作戰體系,絕對可以讓殲-10編隊的戰斗力更上一個臺階!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在設計之初就不僅是為陸軍服務,而是著眼于海陸空三軍!”
“在編隊執行任務過程中,若3號機導彈耗盡,系統會通過北斗加密鏈路將未摧毀目標實時移交至彈藥充足的2號機,確保“零冗余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