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項目名稱:殲-16“潛龍”雙發重型戰斗機
難度評估:s
任務進度:100%
任務獎勵:10000科研點
剩余科研點數:10000
在殲-16戰機首飛成功后,彭林也收到了軍工科研輔助系統的項目完成提示。
他沒有任何的猶豫,隨即直接將剛剛獲取的科研點用在了運-20戰略運輸機項目上。
使用5500科研點成功,恭喜獲取“運-20戰略運輸機”項目20%任務進度!
獲得重型運輸機大十字對接技術,通過采用數字化方法和自動化工具來實現重型運輸機裝配,使精度要求達到毫米!
獲得復合材料技術突破,通過采用熱壓罐成型與自動鋪絲技術,解決尾翼固化變形控制難題!
獲得……
至此,運-20在研發和生產方面再無任何技術難題。
接下來需要的便是加快生產出原型機,并全面進行技術驗證!
……………………
燕京飛機制造分廠,總裝廠區。
在012號原型機完成首飛試驗后,地勤人員便開始對其余11架殲-16原型機進行緊急改裝。
殲-16“潛龍”戰機在研發過程中,為了靜力試驗、疲勞試驗、飛行性能測試、航電系統測試、武器系統集成測試等一系列技術驗證科目,總共生產了12架技術驗證原型機。
而此刻,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讓殲-16戰機在龍國空軍中入列服役,彭林不得不下令將這些原型機改裝成量產機,并派往中東地區捍衛龍國的利益。
“把疲勞試驗機的起落架液壓閥全換成作戰型號!”
“必須給空軍湊出一個飛行中隊的“潛龍”戰機!”
彭林行走在總裝廠區內,向總裝主任說道。
04號原型機曾承受近萬次起降模擬的起落架,此刻正被灌注新型抗腐蝕液壓油。
原用于結構測試的03號機艙內,工程師們正用激光校準儀調整火控雷達基座,蒙皮上未褪去的應變片痕跡被戰術灰涂裝覆蓋。
在總裝廠區的另一邊區域,六架完成電磁兼容測試的戰機排成一列,技術人員用光纖燒錄器將實戰參數寫入飛控計算機。
同一時刻,曾用于模擬極端環境的07號機平顯突然亮起,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軍用頻段導航網格已與戰機數據鏈完成無縫對接。
“這批原型機的相控陣雷達壽命還剩多久?”
彭林來到航電改裝區域,并問道。
這批用于測試的原型機很多零部件已然存在過量使用的問題,所以在交付前,別說反復核實確認。
“平均還剩余80%左右的壽命,用于實戰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且這批原型機的雷達鎖定距離比量產型還要遠20公里!”
航電組長拍打著一旁的09號原型機雷達罩,向彭林保證說道。
由于技術驗證和原型機不用考慮批量制造成本和相關材料問題,所以很多關鍵零部件甚至比量產機還要性能優異。
而彭林聽到這個回答后,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夜色降臨。
曾經用于實彈測試的011號機翼下掛架被裝上真正的霹靂-15遠距離空空導彈。
彈藥兵為其撕下“測試專用”的標簽。
同時,為其改裝的機械師抹去011號機垂尾上的“pt-011”原型編號,重新噴涂為“龍國空軍·戰備值班”字樣!
……………………
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