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蘭舟在張春蘭家里住了幾天,做好合同讓張春蘭簽了,把五萬元稿費打在了聶老四的銀行卡上。
她又把張春蘭的蠟筆畫拿到城里的打印店,做成了電子掃描件,就急匆匆地回上海了。
“陳家的勺媳婦”成了大作家的消息,頓時傳遍了青湖鄉。
誰都不敢相信,那個勺兮兮的張春蘭,居然是個大作家!
可出版社的人千里迢迢來到青湖鄉,五萬塊買下張春蘭的文章和畫,要給她出書,可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而聶老四卡上的五萬塊錢,也是真金白銀!
多少知名的大作家,自己掏錢自費都出不了書,張春蘭一個農村婦女,居然讓上海的出版社看中,給稿費幫她出書,實在是匪夷所思。
這可真是雞窩里飛出了個金鳳凰!
人們見了聶老四,不再調侃她的勺媳婦,而是問,聶老四,你的大作家媳婦呢?又在寫啥大作呢?
聶老四卻憨憨地笑著,沒有了往日的詼諧和自嘲。
以前別人說張春蘭是他的勺媳婦,聶老四不但不生氣,反倒得意地自嘲,和別人開玩笑。
“勺媳婦咋了?我的媳婦好著呢,人長得漂亮,還給我養了一對女兒,也不搬弄是非,比你們的女人強多了!”
“我就稀罕我的勺媳婦,你們多管閑事好吃屁,皇帝不急太監急!”
可現在媳婦成了大作家,聶老四自慚形穢,再也自嘲不起來了。
他甚至有些敬畏張春蘭,家里的大小活生都不讓張春蘭干,平常也不怎么和張春蘭開玩笑了。
張春蘭卻啥變化也沒有,依舊沒心沒肺,傻乎乎地跟著聶老四種地干活。
過了兩三個月,張春蘭的書就火速出版了。
書名叫《向日葵大嬸的日記》,里面的插圖都是張春蘭親手畫的蠟筆畫,配上輕靈干凈的文字,別有韻味,一上市就賣火了,甚至還出現了盜版書。
“向日葵大嬸”張春蘭,也火了。
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向日葵大嬸”的事跡...
好多平臺推出評論文章,討論“向日葵大嬸”現象...
市作協主席石啟明親自上門,請張春蘭“火線入會”,并為她組織召開作品研討會...
中國作協的領導致信張春蘭,高度肯定了她在辛勤勞作之余筆耕不輟的精神,并邀請她加入“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
市縣婦聯的領導也來到了張春蘭家里,拉著她的手拉家常,為張春蘭召開座談會,號召婦女們向她學習...
中央電視臺某欄目組來到張春蘭家,拍攝專題片,并邀請張春蘭九月份赴北京參加“農民節”的節目錄制...
“向日葵大嬸”的文字水平或許比不上知名大作家,可她的身份卻是個徹徹底底的農村婦女...
張春蘭作為一名農村農婦,幾十年如一日地看書寫字,追求文學夢想,是新時代農村女性的榜樣!
聶老四家里頓時門庭若市,隔三岔五就停著一溜豪華小轎車,引得鄉親們伸長了脖子看。
張春蘭卻依舊勺兮兮的,一見人就笑,她也搞不清來人是多大領導,反正上門就是客,你們想拍照就拍照,讓我說我就咋想咋說,一點都不怯場...
客人都想要一本張春蘭的親筆簽名書,可《向日葵大嬸的日記》早就賣斷貨了...
兒子聶航就悄悄在網上買了盜版的《向日葵大嬸的日記》,讓張春蘭簽名送給客人。
九月農民節,張春蘭帶著聶老四,去北京中央電視臺的錄制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