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完聶老四的喪事,大家都各自回去了。
張冬梅則陪著張春蘭又住了幾天,幫她又料理了一些事情。
張春蘭雖然痛不欲生,深深地愧疚自責,可生活還得繼續。
大哥張勝利說得沒錯,娃娃們還沒有結婚成家,兩個老人也得養老送終,張春蘭就算一輩子沒有操過心,現在也得挑起家庭重擔,才能對得起聶老四。
好在兩個孩子都大了,十分懂事,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們都想得很周全。
聶航聶婷從小跟著沒心沒肺的母親,早就學會獨立自主,現在反倒事無巨細地操心張春蘭。
張冬梅見張春蘭情緒穩定了,便回到沙城縣城,繼續出攤賣釀皮子。
一場喪事,她跑前跑后地忙碌,累得夠嗆,劉強就讓張冬梅睡兩天再出攤。
兒子劉浩大學畢業留在外地工作,已經買了樓房,結婚生子,張冬梅兩口子不用再為錢發愁。
但張冬梅卻不想休息。
她每天出攤,不光是為了掙錢,更主要的是和客人們聊天。
自從劉強浪子回頭后,張冬梅平安喜樂,便去“大寺廟”里,請了一尊觀音菩薩的神像,放在一個小小的神龕里,供奉在釀皮攤子上。
這十幾年來,張冬梅的外號也從“釀皮西施”,變成了“釀皮觀音”。
張冬梅的釀皮不僅好吃,給得還多,每次客人吃完,她都問,沒吃好?再給你抓半碗!
最重要的是,張冬梅的那句話,不知道療愈了多少人的心理創傷。
張冬梅依舊每天詢問客人,你今天過得好嗎?
好多人都喜歡來張冬梅的攤子上吃面皮子,和她聊天,訴說自己的心事。
而張冬梅也喜歡和客人聊天。
她傾聽客人的悲歡離合,為客人的煩心事落淚,也為客人的高興事歡笑,最后總會笑著說,沒事,一切都會好的。
這天,張冬梅照例出攤,仔細擦拭干凈柜子上面觀音菩薩神像,上了三炷香,就坐在攤子前,對著來往的路人笑道:“你今天過得好嗎?”
“我過得很好!”
就見李萱兩口子,帶著女兒劉子涵,來吃釀皮子。
“這丫頭,一路過市場就走不動路,剛吃了飯,還討煩著要吃釀皮子!”李萱拉著劉子涵。
“二姨,給我多切上些面筋,辣子也多多的!”
劉子涵對張冬梅撒嬌笑道。
她十五六歲,平常李萱和劉大鵬忙,她就來張冬梅攤子上吃飯。
張冬梅就給劉子涵切了半碗面筋,多多地放了辣子,又問李萱:“給你們倆也切兩碗吧!”
“我剛吃了飯...你只給萱子切一碗吧,多放些醋鹵子,她最近愛吃酸的...”劉大鵬不好意思笑道。
“咋?又有了?”
張冬梅切著釀皮子看李萱,發現她的腰身有些粗了。
“嗯,終于有了。”
李萱有些羞澀笑道。
前幾年放開了二胎,李萱就想再生個女兒,可好久都沒有動靜。
她畢竟已經四十好幾了,要孩子很困難。
沒想到,年過完居然有了。
“哎呀,那你可得操心,不能累著!”張冬梅關切說道。
“沒事,我們去醫院做了檢查,說一切都好的呢!”
李萱笑道:“現在都鼓勵生二胎呢,我們單位給我調了輕松的工作,現在去不去都行呢!”
“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