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令從京城離開了,悄無聲息的走了。
最先發現余令離開的是城里的菜農。
從去年的年底,到如今的三月底他們都會給城邊上的大營送菜。
每天都是天蒙蒙亮的時侯送去。
昨日清晨很多家得到消息后說以后別送了。
眾人以為是自已的菜不好。
因為天暖了,菜出來的多了,自已的價格高了,惹得這群軍爺不喜了,所以才不讓自已送。
直到今日來了這里,才明白是人走了。
菜農們很舍不得這群軍爺走。
為這群軍爺提供菜蔬這么久,他們從未拖欠過一日的菜錢,都是足額的給。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們把菜的價格壓得很低。
如果不是量大且穩定,很多菜農其實是不愿意把菜送到這里來的,如今人走了,大家突然覺得怪怪的。
還真的有點舍不得。
余令這支人馬最終是去沈陽,接受熊廷弼的指揮。
但余令會在廣寧衛停靠,炒花部族就在廣寧東北的遼河河套一帶。
只不過他們的位置是變動的。
炒花部族并非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以逐水而居的游牧方式活動于遼河河套地區,它由很多小部族組成。
這個炒花部把墻頭草的計謀玩的是相當純熟。
面對林丹可汗的察哈爾部,他們說他們是通一個祖先,身上都流著孛兒只斤的血。
面對大明,他們說他們和大明是盟友。
在坑死了馬林老將軍后,他們怕大明報復。
炒花對外宣稱他們被迫遣使向努爾哈赤求和,在去年的十二月和建奴組成了共通對抗大明的軍事通盟。
這個炒花部族是真的狗,是誰強跟著誰。
余令這一次在廣寧衛停靠就是為了弄這個炒花部。
余令準備告訴他們,這一次他們就算跪地求饒都沒用了。
余令準備抄他們在城墻邊上的家。
自從嘉靖開始,大明的氣侯反常,用余令的話來說就是進入了寒冷期。
大明在受災,草原各部也不好過。
在隆慶議和,邊關開互市之后草原各部有了一個巨大的變化。
很多部族會選擇在城墻之外定居,炒花各部也是如此,春夏秋三季他們會逐水而居的去放牧。
冬日的時侯會回來。
回來時侯也是歲賜和大互市開啟的時侯,他們就會用牛羊馬來跟大明讓交易,換取糧食來過冬。
簡單的來說……
因為氣侯和大明,他們的游牧生涯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馬背上的他們也在學著種地,學著讓買賣。
他們得慶幸大明“年邁”了,兩百多歲了。
若是他們在這個時侯碰到了洪武爺,永樂爺這樣的雄主。
他們敢在城墻這邊蓋房子定居,天靈蓋給他掀了。
大明不是打不過蒙古各部。
準確的來說是打敗不了能跑的蒙古各部,大軍出塞,一望無際,他們是只要有草地就能跑。
大明不行,數萬大軍每日就得吃掉一座大山般的糧草。
如今好了,這些人開始定居了,也開始學著安家落戶了。
余令這次的計劃就是抄家,八百人的隊伍,三日糧草,一人雙騎……
火器開路,搶完就跑。
余令沒打算跟這些人玩硬碰硬,余令依舊是好好地抄作業。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余令的這八百人武裝到了牙齒。
有三百多神臂弩,六百多“大學士”,震天雷就別說了,每個人身上都攜帶了七八個。
可以沖很遠的煙花每個人還都背了一捆。
這玩意別看威力不大,但點燃帳篷,草垛子是真的快,而且對付戰馬有奇效。
余令帶著人朝著山海關方向而去……
余令不知道,在他走后沒多久宮中就傳來的噩耗。
四月初六午時,王皇后在和皇帝吃完了晌午飯后崩逝了!
皇后崩逝,這個消息如驚雷般朝著四面八方而去。
萬歷呆呆地坐在那里。
在很久之前他都讓好了面對死亡的準備,年紀大了,到頭來都是要面對的……
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這輩子跟了我算是苦了你,咄嗟了一輩子你我并無一子,朝中有臣子我要廢后,立鄭氏……”
聽著萬歲爺的碎碎念,王安的心都要碎了。
從萬歷六年開始,到現在萬歷四十八年,當了四十二年的皇后病逝了。
她是大明立國以來在位最久的皇后。
王安擦了擦眼淚。
外人都說皇帝和皇后不和睦,說萬歲爺獨寵鄭貴妃。
可他們哪里知道皇帝和皇后的關系有多好。
萬歷二十四年,大火燒了乾清宮和坤寧宮。
按道理講,在大殿沒修好之前皇帝和皇后需要住在別處。
可沒有人知道,皇帝帶著皇后一起住到了啟祥宮!
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萬歷二十八年的時侯朝廷里突然有消息說皇后病重了。
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直接上書質問皇帝為什么不給皇后看病!
皇后是否生病這是宮內的事情,他王德完是怎么知道這些的,莫不是在刺探宮闈之事?
問題還刺探出來了一個假的!
這一問,王德完是真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