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聽聞朱樉這一番長篇大論,不禁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
他背著手,緩緩踱步于大殿之上,臉上的神情凝重萬分,似是在內心深處進行著一場極為艱難的權衡。
畢竟,老朱的一些思想一直停留在那老農時期,又或者是說,他從未真正從歷史的腳步,思考過漢人這一民族。
良久,又是良久,朱樉的一番話,時刻沖擊著老朱的心神,糾結彷徨,等等諸多交織在一起。
或許唯一沒有的,就是對朱樉的猜忌吧?
久到一旁默不作聲的馬皇后,手心也狠狠捏了一把汗。
~
朱元璋才停下腳步,抬眼看向朱樉,緩緩開口道:
“老二啊,你所的確有幾分道理,可這罷黜儒家,畢竟是動搖國本之舉啊。”
“自漢朝以來,科舉以儒家經典為綱,選拔出的那些士子們如今已然遍布朝堂內外,牽一發而動全身吶。”
“若真如此行事,朝堂之上必定會掀起軒然大波,那些文臣們定會群起而反對,到時候,這朝廷還不得亂成一鍋粥了。”
“更別提,天下!”
“這你可有想過?!!”
朱元璋龍眸圓瞪,死死的盯著朱樉一舉一動,不再是那個父親,而是威震天下的皇帝。
朱樉趕忙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父皇,兒臣明白此事艱難,可正因為艱難,才更需要父皇您拿出那定鼎乾坤的氣魄啊。”
“如今朝堂之上,又亦天底下,儒家門生雖多,可他們大多已被前宋那迂腐之氣所染,平日里爭論的盡是些繁文縟節,于治國安邦的實務卻并無多少建樹。”
“反觀那百家之說,道家若能興盛,可讓百姓順應自然之理,休養生息,使我大明的田野更加豐饒,倉廩更加充實,更自不會有您擔憂的叛亂等等;”
“墨家的技藝若能廣為流傳,我大明的工匠們必能打造出更多精妙之物,于軍事、民生皆是大有裨益;”
“法家的以法治國,能嚴明綱紀,讓那些作奸犯科之徒不敢肆意妄為,天下自會更加太平有序啊。”
“···”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思索之色,可旋即又嘆道:
“話雖這般說,可天下的讀書人皆以儒家為尊久矣,一旦罷黜,他們怕是難以接受,若引得他們心生不滿,煽動百姓鬧事,那可如何是好?”
朱樉早有準備,當即回應道:
“父皇,此事可徐徐圖之,溫水煮青蛙!”
“咱們可以先在各地學府之中,增設百家學說的講學之處,讓百家的精妙思想漸漸傳播開來。”
同時,對于那些愿意研習百家的學子,給予一定的嘉獎與扶持,引導更多的人去了解、去鉆研百家之學。”
“而對于儒家,并非是要全然摒棄,只是不再將其置于獨尊之位,讓它與百家同列,在相互的競爭與交融之中,去偽存真,去蕪存菁。”
“同時兒臣亦會在暗地里,派遣錦衣衛,搜集天下所有百家遺留之書籍,又或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