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別的東西?
眾人不解,除了糧食,大家還能種什么呢?
“各位在作坊做工,想必也知道我們棠記的皂,除了隨著季節時令的變化會推出不同的皂品,也會隨著大齊風俗的不同推出不一樣的特色皂品。
不瞞各位,鋪子的皂,早就已經供不應求了。但是制作皂品的原料還要從各位手里購買。”
有腦子活絡的迅速轉過彎。
“東家的意思是,我們以后地里種上一些花或者應季的果子賣給作坊用來制皂?”
沈棠贊賞的點了點頭。
“往日里,大家也知道,作坊里的一些鮮花果子,香料都是外面去采購回來的。
既然作坊都是需要這些東西,那大家伙為什么不自己種呢?再賣給作坊呢!”
作坊負責采買的金桂聽到這里眼睛都亮了。
入夏以后,香皂需求量增大,沈棠就讓金桂負責作坊的采買,又讓一個嬸子給她幫忙。
她自然是知道作坊平日里的采購需求量是多大。
“東家,那我們種些什么好啊!種花還是種果子啊!”
有人迫不及待問。
“所以需要各位嬸子回去算算家中能空出多少地來種,但是此事大家先莫聲張。等我們算出來以后,自然會告知各位嬸子。”
是以,今日下工以后,家家戶戶都在盤算家中能空出多少地來。
沈棠這幾日都在下游的新作坊。
新作坊招工,沈棠帶著幾個年輕的沈家村姑娘都在場。
采用的是現場招工的模式,挑的都是作坊所在村子的婦人和姑娘為主。
作坊建得大,招的人手也多。
除了招一些女工以外,作坊還要招一些年輕力壯的漢子來保護作坊。
雖然說如今基本上大家都知道香皂產業是沈棠名下的,但是防患于未然總是好的。
所有的作坊除了做工的地方,同時還有餐廳,配備了廚娘。
村中沒有招聘上的人家,沈棠也愿意從她們手里采購蔬菜和瓜果。
基本上,一個作坊就盤活了一個村。
沈棠也盡量做到先滿足一個村里的每一戶人家。
一戶人家哪怕符合要求也先招一個人,除非人手不夠,再進行二次招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
要說變化最大的還是沈大丫和沈水兒。
兩人跟在雙胞胎姐妹身后,如今更加沉穩,做事也更加穩妥。
第一個作坊是草木灰作坊,招人結束以后,沈棠就讓沈大丫留在作坊里做管事。
沈大丫聽到沈棠點她做管事的時候,心下一驚。
“東家,我,我不行的!”
她只不過才多大年紀,管理這么大一個作坊,她不行的。
“你可以的,大丫,這些日子你的成長,我們都看在眼里。作坊里你也不用做活,幫忙瞧著點人。你跟張嬸兒一起,她負責指導工人,你負責管理。”
人總要歷練,沈大丫是個最老實不過的人。
草木灰作坊是最沒有什么難度的,因此沈棠將這個作坊交到她手里。
有了第一個作坊成功開工,第二個作坊也成功開工。
短短幾日,這些個作坊已經開工。
由第一個作坊將草木灰生產好以后,送到第二作坊......
流水線般的生產模式,讓整個作坊的效率高了不少。
至于皂基,沈棠則讓人放在了沈家村的作坊里。
她只要過一段時間假裝去鎮上采購一些混淆人視聽的東西,再將一部分皂基從系統中取出放在作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