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殿試后,他們都成了“天子門生”。
這種身份上的轉變,有利于削弱儒教對朝堂的影響,同時給法家、農家、墨家等的弟子提供更多參與政事的機會。
這個時空同樣發生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后來還被一些大儒強化,導致文臣皆出儒教的局面。
對于天下治理而,弊端顯而易見。
文臣和前來參加盛會的大儒尚未琢磨出這些,他們都是喜悅之情溢于表。
終于盼來了……
還更進一步!
太好了!
說實話,趙安才華驚世,對天下文壇的掌控太強了。
原本大而不能倒的儒教在他面前似乎不堪一擊。
他們真的擔心他哪怕不鏟除儒教,也會做點什么。
現在看來,他們的擔心是多余的。
蕭寧沖著趙安會心一笑,補充道:“并肩王能征善戰,相信天下很快便會復歸一統,朝廷也正值用人之際,所以本宮和并肩王商議,會將中榜的進士人數擴充五倍!這可是數百年來未有之事,還望天下學子用心備考,金榜題名,為國效力!”
“殿下圣明!并肩王圣明!”
文臣們嘴角都要裂開了。
這么一來,儒教對朝堂的影響力必定有增無減!
接下來再有儒生參與皇甫極之謀,那便是不知好歹,當一律斬殺!
他們不知道的是,科舉雖還是科舉,但考的內容將徹底改變。
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選拔的人才也不再單一。
自千年前獨尊儒術以來,儒教將面臨一次真正的大考!
能不能順勢而變將是生死攸關!
在兵法中,這叫作“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趙安奪取隴右時用過。
沒想到在改變儒教時,還會再用一次。
看到道門的真人們都翹首以待了,他故意略過了他們,對佛門的眾高僧道:“佛經有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不知如何成佛?”
“阿彌陀佛!”
一個高僧雙手合十道:“成佛必須行菩薩道,而菩薩道的主要法門是六度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和三聚戒。需行持六度波羅蜜,發菩提心與慈悲行,別無捷路可走。”
趙安笑道:“中土百姓心思純凈,若是這般復雜,苦修千年萬年,又有幾人可成佛?本王以為,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可成佛,此乃‘見性成佛’也!”
“見性成佛?!”
一眾高僧皆是面面相覷,暗生不滿。
成佛若如此簡單,那豈不是人人皆是佛?
他這是要以一己之力改變佛門嗎?
真如此,與鏟除佛門又有何異!
趙安沒有就此進一步展開,而是繼續發問:“佛門弟子事農桑乎?”
一個高僧當即道:“我等每日修禪靜坐,化緣行善,難事農桑。”
趙安淡然道:“佛陀可曾說過不能農禪并重,一日不作便一日不食?”
高僧搖頭。
趙安高聲道:“難與不難,只在于想與不想罷了。你們一直在向外尋佛,想要往生極樂,卻不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若是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眼前!’”
“!!!”
一眾高僧聞,皆是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滿眼敬畏地看向趙安。
此刻,他便是佛啊!
縱觀天下間,還有誰能參悟出這等醍醐灌頂的佛偈?
他們都修了一輩子佛了,今日才得知不過是自困于佛中罷了!
他剛才那數問,其實是良苦用心啊!
佛在西方,但中土也當有佛呀!
又何必舍近求遠,人云亦云?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