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趙安成立趙家軍以來,“以戰養戰”始終伴隨。
這也容易給人一種后方實力不濟之感。
實事求是地說,覆滅高句麗和百濟,吞并新羅,為他大舉北伐提供了有力支撐。
他攻打肅慎時使用的大量戰馬,都是來自三國。
從三國得到的甚是可觀的錢財,大部分被他投到了后勤保障之中。
饒是阮魚大規模擴充水師,他也只是提供了部分錢財,其他的要靠他們洗劫倭國和“屯海”來實現。
趙家軍在陸地需屯田。
水師想要制霸大海,自然需要“屯海”,向海籌措軍餉。
這也是長久之計。
靠國庫來維持二十萬水師,并不容易。
以此類推,如果現在一百多萬大軍都指望國庫養活的話,大趙朝廷也不用干其他事了。
必須得說,屯田是古代軍事史上,極有價值的創舉。
特別是在大趙的疆域空前廣袤的情況下。
用得好了,大有裨益。
而在以戰養戰模式之下,以滅國養戰又能利益最大化。
譬如韃靼覆滅后,大趙得到了韃靼的疆土、城池、錢財,還有數不盡的兵器、戰馬、牲畜、資源等等。
這又支撐了趙安的進一步擴張。
但打鐵還需自身硬。
真正支撐趙家軍走到現在的還是大趙的國力。
敵國恐怕很難想象,這兩年大趙的耕地在以前的基礎上,每年都在成倍飆升。
塔克盆地原本不過兩百萬畝耕地。
在通過遷徙百姓、興修水利、推廣曲轅犁、多養耕牛等措施之后,如今耕地面積已增至兩三千萬畝了。
這還只是塔克盆地。
如果再加上西北十二衛、準噶盆地、伊犁河谷、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朔方、關中等地,耕地增加的幅度將是駭人聽聞的。
按理說中原、江南和益州等地戰亂結束得較晚,還在調整和恢復期。
實際上有賴于蕭寧大膽提拔了眾多年輕有為的官員,又有力執行了一條鞭法,在薄徭輕賦和以工代賑之下,這幾個地方為朝廷提供的稅收是不減反增的。
而且輕松超過了大靖中期,距離大靖鼎盛時期相差也不是太遠。
至于趙安一直在大力發展的商業,他還沒有抽出時間去詳盡地摸過底。
大趙的商稅也是數代以來最低。
然而,蕭寧曾在信中告訴他,今年大趙的商稅收入有望比大靖收取的最高年份還要多六七十倍!
如果增加商稅,將輕松超過百倍!
這種數據倘若傳到敵國,他們必會大跌眼鏡,甚至難以置信。
不過,這在趙安的眼里,只是剛開始罷了。
在他農商并重的國策之下,又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興修驛站、鏢局、水利、國道等,從商的百姓劇增,商品流通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他是在不停地征伐,可緣于他這幾年的布局,大趙的社會變革每一天都在快速推進。
毫不夸張地說,若是他有耐心,再等上幾年,那么高句麗、百濟、韃靼等只會滅亡得更快。
所以他笑著對楊無咎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本王定下國策之后,忙著征討去了,主要由殿下帶著百官執行,其中也就少了許多折騰,對于大趙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楊無咎捋須而笑道:“王爺此甚妙啊!大靖文武對立三百年,一度斗得你死我活。眼下大趙武將拓土,文臣經略,不僅相安無事,還配合得很默契,真是難得一見的奇景!”
蔡奉大大咧咧地道:“說白了,就是都忙,而且忙到魂不附體,也就沒有那些烏七八糟的事了。”
“哈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
……
趙安和楊無咎聞,皆是忍俊不禁地大笑了起來。
說得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