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一聲,心火周圍虛影凝實,成就魂影。
這魂,已不再是生魂,而是神魂。
神魂的名字里有個“神”字,而成就了神魂后,也算是能與神祇抗衡,堪比七品神靈,但卻不是這個名字的實質。
這個神,指的是心神。
心中之神,是人的思維、念頭、思想。
前朝韓子曾有過一句“滌濯神魂醒,幽懷舒以暢”,單從字面來看,似乎是在說一個人的心神被洗滌之后,就能身心舒暢,但這句話在修行上卻有著引申含義。
滌濯心中神的,不是凡水,同樣也是人念,是一個人的前行之道,性修稱為“道心”,命修謂之“拳意”,儒家則稱之為“文心”。
而且,這種洗滌內心的說法,并非只有這三家,如道家的逍遙子,在《人世間》一篇中,也曾說過“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這里的“齋”的含義,就是清心,讓內心清虛寧靜。
洗滌之后的心中,卻也需要有物填充,也就是道心拳意。
有了道心,就是有了目標,才能前行,若是心中迷茫,自然徘徊不定,而一旦確立路標,則疑慮盡去,方能“舒以暢”。
此刻,在邱的魂中,一個念頭就越發強烈——
“求知!”
他的這具分身,本就是為了體會人道而入世,這道心自然與此有關,卻又不局限于此。
“有根方生,無根便死,我這分身入世,有著緣由,因而才有意義,如今神魂既成,也算是有了雛形。日后不斷充實,才能真正讓根凝實。”
這么一想,神魂徹底的凝聚下來,道心藏于其中,心火坐鎮中央,魂中洞也融入火中,渾然一體。
“歸一境,成了!”
至此,邱在修行之道上,踏出了關鍵的一步。邁進了修士第三境,堪比神靈。
神魂一成,不只是不再受限于陽光,而且能直接消耗心火,以肉身施展咒術、道術,或者建立幻境,不必再刻意出竅。
另一方面,道術等手段雖受心火約束,可邱有神靈本尊的香火心念補充。卻是占了個便宜,不過,卻也不能太過暴露,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而后。神魂抬手掐印,收攏四周的文思痕跡。
只是一瞬,種種痕跡就迅速歸來,只是房間里面。卻因為剛才的因果牽引和文思呼嘯,亂成一團,仿佛有狂風過境一樣。
于是。神魂再動,心火升騰,又掐動了一個道術,感知擴展到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頓時,散落的事物紛紛飛起,回歸原處——這以念驅物,其實要到歸一境的第二層次才能掌握。
歸一境分成四個階段,分別對應七品到四品的神道。
這第一個階段就是三魂合一,神魂初凝,心火顯形,能肉身通魂。
第二個階段,人稱魄養魂,能剝離體魄內的精氣、元氣、血氣,從而壯大神魂,更能百日出游。
天魂凝聚后,性修修士就已能在白天出竅了,只是還要受到影響,而神魂初聚,雖不懼陽光,但神魂與體魄不能離得太遠,不然就要生出變數,而且沒有體魄氣血的補充,神魂也會逐漸虛弱,撐不了幾日。
不過,一旦有了魄養魂的層次,神魂就可以承載氣血元氣,也就有所不同了,能離體百日,而且這時候的神魂內蘊氣血,不再虛不可觸,所以能依附在其他物件上,以魂駕馭。
這里,邱的神魂并未依附外物,而是靠著上靈道的道術達成的。
上善若水,上靈道的道術,也都與水有關,能以水為鏡,記錄周圍情形,再用靈氣借勢而為,從而復原擺設。
至于歸一境的第三階,邱也已從黑骷髏的口中得知——黑骷髏是他從遺蛻之地中抓到的神魂,用經義教化,雖收效甚微,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漸漸從對方口中得知了不少性修之道的情報、訊息,結合著翻閱唐萊記憶,邱慢慢建立起了一套對性道魂修的認知體系,只是還不完善。
“歸一境第三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魂中生識,也就是神識,而第四階段的特點,就是陽火,此火和神識,都是沖擊更高境界的關鍵,嗯?”
神魂初成,邱自然要試著整理一下思路,也好更進一步,只是隨后神魂一動,心火中卻流淌出大量的文章、經義、記憶和感悟。
“這些……竟是那些個儒生的學識記憶!”
只是一探,邱就認出了這些文章記憶和感悟的來歷,隨后念頭一轉,與四周因果鎖鏈相應,很快明白了前因后果。
“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我牽引文思而去,與那些儒生結下了因果,可這因果卻也有著反饋,在心念牽引文思的時候,留下痕跡,等于將他們的文思記憶都復制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