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邱面前,正是奉了東都城隍之命的兩名捕神。
不過,這兩尊神靈在聽了邱的問候后,卻是面色微變。
說起來,他們在收到命令后,就直奔金烏神魂而去,可到了地方,卻已是人去樓空,金烏神魂早被收了。
按照東都城隍的想法,是要給交戰雙方調停,但一方敗北,哪里還用他們協調?
可既然來了,總歸要接觸一下,畢竟城內城外的修士,如今對東都陰司來說,都是潛在的助力,能多了解一些,總歸沒有壞處。
只是兩尊捕神這一來到,聽了邱的問候,方才意識到,在他們的面前的,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修士,而是個有著修為的儒生。
兩種說法,似乎沒有多少區別,可在神靈眼中,這兩種人卻是大大不同,前一種氣運與門派相連,和道統相關,與道門相應,受到低等神道的約束。
而后一種的儒生,氣運卻與龍氣相連,在一定范圍內、至少在這東華洲中,與神道互不統屬,即便東都城隍司掌陪都,權力不小,亦無權對儒生施行獎懲。
“公子不必客氣,我等此來,是為了搞清楚這次事情的緣由,先前那番交戰,波及東都,不可等閑視之,需記入卷宗,還請公子能詳細告知,何故與那金烏道人沖突?”
兩神中走出一個,對邱客氣語的說著。
邱與神道互不統屬也就罷了,其展現出來的戰力,也堪比五品、四品的神祇。
這兩名捕神,神位品級只有六品,卻能靠著法職、陰司和其他手段提升戰力,倒也不懼邱,只是無緣無故的,又何必招惹對方?
邱也不繞圈子。便將他與金烏道人的事講了一遍,話中基本屬實,從走出城門說起,隨后講到金烏道人出手,二人比斗,陷入追逐,卻是隱去了和晏王有關的內容。
兩尊捕神聽著聽著,都皺起眉頭,抓不住任何頭緒,按照邱的描述。分明就是那金烏道人無故出手,結果技不如人,反而被邱抓住。
他們當然知道,邱話中有所隱瞞,卻不好追問,只能等回去之后,從游神那邊著手,試著了解前因后果。
另外,在邱講述時。兩神就近觀察,也確認了心中猜測,他們注意到邱身上并無多少道門氣息,那氣運扶搖青云。與龍氣、朝廷相連。
“這個書生,不光不是道門眾人,還身有功名。”
兩神交換了一個眼神,心里都有數。
神靈看待事物。與凡人不同,并不單純社會等事進行判斷,更側重于因果、氣運。這兩名捕神一探查清楚邱的情況,心中的打算立刻就有了變化。
等邱說完,一神就道:“既是這樣,這金烏道人算是咎由自取,不過此事畢竟發生在東都地界,還是要給公子你立個卷宗,記錄身份、來歷,日后還會有游神時常探查,這個是要和公子說清楚的,以防再生誤會。”
邱點點頭道:“是這個理,邱某能夠理解,不過,不久前我曾與幾位游神照面,按理說,應該已經立下卷宗了。”
“哦?”兩名捕神先是詫異,接著便明白過來。
最近一段時間,整個神司忙里忙外,頗為混亂,早就亂成一團,是以有所疏忽,并不為怪。
“看來,這回去之后,就要讓通判大人將最近的卷宗整理一遍了,不然的話……”
想著想著,兩神又說了兩句,便告辭離開。
看著神光遠去,邱的眉頭卻皺了起來,倒不是因為暴露于神道,他在世間行走,被神道注意是早晚的事,只要不被發現與神靈身的聯系即可。
不過,邱卻從兩神的表現中,看出了東都城內隱藏的暗潮。
“城中不靖,不知會不會影響到文軒品評。”
想到這里,他的心思又落到了那楊影身上,生出種種猜測,接著朝東都城看去一眼,轉身就走。
未過多久,他便回到了林中廟屋。
屋外田地里,馭虛道眾人正在勞作,胡起、戴國守在一旁,二人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屋里則有讀書聲傳出,那是陳勻正在研讀。
陳勻乃陳家之人,受傷后被邱帶來,經過幾日療養,傷口已經痊愈,只是境界的倒退,卻是沒有辦法彌補。
不過,這位陳家子弟卻未因此沮喪,反在修養完畢之后,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留了下來,和馭虛道的諸人一樣讀書勞作,當然了,和馭虛弟子比起來,陳勻的行動要隨意的多,不被約束。
注意到邱回來,陳勻立刻找了過去,問出了一些問題,都是剛才讀書時生出的疑惑。
邱一一解答,最后問道:“陳兄這幾日氣色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