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片刻,魏公公的面色略有平息,在走回來的時候,看了邱一眼,欲又止。
對于這樣的局面,邱已然明白緣由,他早就聽說在宮中太監,其中一部分被規劃到皇城司,作為行走,平時有傳遞消息的職責。
而這位魏公公,就是皇城司的掌舵人,負責消息的傳遞和刺探,是皇家的重要耳目,很多世間隱秘,都逃不出他的掌握,在皇帝面前是個中性耿耿的隨和老人,但在外臣的眼中,其實是個陰森人物,風評極差。
眼下的情況,明顯就是皇城司有消息傳來,很可能涉及到王朝機密,不方便透露給邱知道。
這種保密,表現的并非是不信任邱,有時候還是一種保護,畢竟越是機密的消息,知道的人越少,暴露的機會就越低,但反過來,一旦暴露,嫌疑目標也很少,很容易圈定范圍。
想著想著,邱就站起身來,開口道:“臣先告退。”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況他已經大致猜到是什么消息了,知道現在不方便攙和進去,不過,邱也同樣意識到,這次事情,可以算是一次機會。
李坤這時也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消息,本著謹慎之念,就點了點頭,同意了邱的提議,回道:“也好,邱卿回去之后,不妨思量一下兵制革新之法。”
簡單說了兩句,邱便告離開,出了皇宮,很快就回到了新宅,但隨即注意到,身后似乎有人在跟蹤自己,只是并未聲張,只是他入了宅子之后,就有胡起、戴國出。幾個起落,入了一處結交,抓了兩個乞丐回去。
院子里,邱則已經回到書房,安坐閉目,注意力集中到了神靈身的上面。
“南疆的局勢,也是越發復雜了,若我所料不差,皇帝接到的消息,應該就與武信陷落有關!”
………………
大瑞劍南。蜀地天險。
此地神道隱隱混元一統,漸漸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祭祀和反饋體系,而這些變化,都是因為邱的神靈身抵定蜀地的神道霸主地位后,產生的一連串變化。
簡單來說,寄念祭祀,在神靈與信民等各方面,本就存在著種種不均衡的局面,可隨著邱的降臨。局面有了變化。
神靈祭祀,其實也有很多境遇。
首先一點,就是名氣大、信民眾多、流傳廣泛的神祇,占據祭祀的主導和主體。不僅不愁信民數量,更不缺香火祭祀,歷史悠久、連綿悠長,有這樣的基礎。自然有資本不將信民的祈求放在心上,只要偶爾顯靈,保持神秘。就能維持住信民的敬畏。
與之對應的,則是名氣不大的神靈,這樣的神靈受困于自身法職、法域,又或祠堂、廟宇的地點偏僻,得不到多少香火,導致存在感稀薄,有些深處偏僻之地的神靈,只能靠野獸草木的敬畏,勉強維持符篆不滅,這點邱深有感觸,他為抿元山神時,就是艱難維持,才使得神念不墜。
由此可見,便是神靈,也是兩極分化嚴重,長此以往,最終結果便是兩極分化越發巨大,形成不可跨越的鴻溝,強者越強而名聲越響,弱者恒弱乃至聲不可聞。
這還是神道,在信民方面就有更多變化,那名聲微弱、艱苦維持的神靈,本身神力就不充沛,更不要說去替寄托念頭的信民消耗了,而強盛神靈高高在上,將本該有的寄托反饋,完全當做是對信民的恩賜,便就同樣不會盡心,如此一來,信民也就不受重視。
凡此種種,都使得對神靈的祭祀與反饋,有著嚴重偏差,新民盡心祭祀,不得神靈感激,反而被當做是理所應當的,甚至予取予求、作威作福。
但隨著邱以灶公和山河之神的名義,威震蜀地,情況慢慢有了變化。
盡管開始的時候,邱聲稱并無建立統一神司的念頭,讓各方神靈各行其事,不必奉他為首,只需遵守約定的神律即可。
可這世間,無論神道還是人道,終究難免心念變化、團體劃分,邱無心統領,可他的名聲、實力擺在那里,就有神靈投誠和獻殷勤。
連那些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神靈,也不會違反邱規定的神律,更會有意識的模仿邱的舉動,以求不會觸怒于他,同時,也會著手研究邱從前的經歷,避免無意中觸碰了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