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樺的快抖id叫“楊樹林”,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外號,沒什么歧義,就因為他名字莫名讓人聯想到很多樹,同學們就給他起了這個外號。
楊書樺自己也挺喜歡這個外號的,于是很多平臺起id時他都會用楊樹林這個名字。
他在夏蕪視頻下面評論,很多網友順著他評論翻到他的賬號,楊書樺無聊發的被村里大娘議論的視頻莫名多了幾百條評論,很多人都問他村里的事情。
楊溝村對外人來說就像是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幻境,很多人都好奇幻境里的生活,就像夏蕪把公司取名為桃源,對許多人來說,這里的生活就是他們心里的桃源。
不用遠離故鄉,不用一個人單槍匹馬到車水馬龍的鋼鐵城市中打拼,霓虹燈里映照的是辦公樓永不熄滅的燈,這里只有數不盡的疲憊,沒有外婆溫暖的掌心。
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愿意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呢。
可在楊溝村,他們不僅不用離開家鄉,還能有很好的生活,打工人都希望有的五險一金,以及還不錯的薪水,勞作與閑暇兼并。
村里上了年紀的村民沒法回答這些好奇的人心中的疑問,于是楊書樺這個與他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就成了他們好奇心的宣泄口。
有人問楊書樺多大了,怎么會想著回老家,難道不怕嗎?
楊書樺一開始還一條條回復,但無論他怎么回復,網友們的問題總是越來越多。
他說自己一開始回老家也是迫不得已,外面工作不順心,想著回家休息一段時間,順理成章在夏夏那里干兼職,沒想到給干成正經工作了。
他說的很簡單,網友們的問題層出不窮,問他辭職的時候攢了多少錢,問他辭職后家里人的反應,問他會不會迷茫……
楊書樺陷入沉思,他從評論里這些和他年紀相仿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焦慮和迷茫。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到底是為什么而活著呢?
仔細想想,一個孩子從出生就開始被催趕著成長,從翻身長牙坐爬走跑開始,家長開始焦慮,孩子會不會慢人一步,三歲時,小孩開始上幼兒園,六歲上小學,十二歲讀初中,接下來是高中、大學,大學畢業后擔心找不到好工作,還要繼續考研,考博……
如果按照這個流程走,從三歲開始讀書,要讀到三十歲。
在讀書之余,年紀到了還要考慮成家,找對象,結婚,生孩子,哦對了,其中還有沒有車房存款就沒法成家生孩子的支線,現在的年輕人比上一代更有責任感,他們想給自己的孩子好的,彌補自己沒有擁有的遺憾。
所以一切都想做到最好,從出生開始就要比別人做的更好,讀書也要不落人后,許多考上大學,順利畢業的年輕人,其實已經勝過很多人了。
但當他們畢業后,發現年少時的理想只能困宥于現實,他們和萬萬千千個大學畢業生沒什么兩樣,找一份說好是朝九晚五五險一金雙休的工作,結果卻被資本家拖著996,找各種理由克扣他們應有的權利。
以為換個工作崗位會好點,結果下一個還是這樣。
社會的毒打比什么都讓人長記性,鋼鐵的城市關閉霓虹燈后,露出冰冷的寒芒。
累,真的很累。
讀書的學生累,上班的大人累,大家就像是被關在蒸籠里不斷掙扎的螃蟹,懵懂著在還沒察覺到炭火的時候,就已經被蒸熟了。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每小時都有人因為壓力和焦慮選擇傷害自己,螃蟹在蒸籠里找不到出路,人在社會之中,也很難逃過主流思想的裹挾,跳出蒸籠,跳到溪流里做個無憂無慮的螃蟹。
如果真跳出來了,蒸籠里的螃蟹反而會覺得它們是異類。
所以每天在網上喊著討厭996,討厭上班的人很多,但真正敢離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人很少。
大家都是人,吃穿住行都要錢,不工作哪來的錢?
找家里人要?笑話,能被家庭托舉的年輕人,他們就不會有這些主流焦慮了。
世界上更多的是楊書樺這樣的年輕人,考個一般般的大學,學個一般般的專業,長相平平,性格泯然眾人,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主角。
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會放大這種焦慮。
每個人都在網上秀人生里難得的一點甜,就像是蒸籠里的螃蟹咬一口姜絲,騙自己吃點東西就會好一樣。
但外人不會知道。
外人只會覺得,為什么別人的人生總比自己的好。
焦慮是會傳染的。
楊書樺沒辭職時,辦公室里的同事都焦慮,有些人在城市里買車買房,似乎比起他們這些租房黨更有歸屬感,但每個月沉重的貸款讓他們更加不敢辭職,表面上在比車比房比孩子比對象,實際上就是內心焦慮的另一種宣泄。
真正過得好的人,內心舒適滿足,根本不會去高強度炫耀自己擁有的。
因為他們擁有的太多了,根本炫耀不過來。
楊書樺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沒有焦慮了。
自打他回來以后,早晨睡到自然醒,早起也不會覺得很累,因為他真能九點就睡。
每天早起出門看到的不是密不透風的高樓大廈,聞到的不是油氣,入眼就是連綿的山,一呼吸就是清透的氧氣,做點能養活自己的工作,無需想其他的,每天吃吃喝喝玩玩,工作就是點綴,哪里還有痛苦和迷茫哦。
但是今天,楊書樺在評論區里看到了眾生百相,他想了很多很多,感覺自己好像有了更深的感悟。
心里有很多話,卻又不知該怎么說,又該對誰說。
以前的同事就算了,大學室友也好久不聯系了。
鬼使神差地,楊書樺點開趙靜的對話框,把自己評論區截圖發給她看。
趙靜:“怎么了?”
楊書樺:“你會覺得焦慮迷茫嗎?”
“以前會。”
“是吧,我突然發現回來后我很久沒覺得累了,果然家里風水養人。”
“那是因為你有事可做,如果小蕪沒承包山頭,你回來后無所事事,每天只能在村里亂轉,要不了多久你就待不下去了。”
“好有道理……”楊書樺想想那個場面,發現還真就像趙靜說的那樣。
“所以好好干活吧,爭取把山莊做大做強(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