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徹底玩瘋了,原本經常在高檔理發店做的頭發被她隨意用皮筋扎起來,就這還嫌棄玩的時候礙事,她隨意把沾了泥巴的頭發往后一甩,指著雁頭山的方向喊道:“看誰先回去,誰就是老大!”
“嗷嗷,我要當老大!”
“我先走咯!”
孩子們跟發瘋的猴子似的,大大小小在田野小路上亂跑,夏夢跑在最前面,拖鞋里都是淤泥,跑起來十分礙事,她干脆脫了鞋提在手里,光著腳丫子跑,腳上也有泥巴,但踩在長滿雜草的泥巴小路上毫無影響。
還沒到水井小院呢,一堆孩子聞見飯香味跑得更快了,夏夢體力驚人,竟然真的跑在孩子們最前面,她剛進院子,身后就跟著兩個和她差不多大的男孩也跑進來。
夏夢立馬叉腰回頭宣布:“我跑得最快!我是老大!”
倆男孩都有些不好意思,其中一個道:“夏夢,你都不像個女孩子!”
“呸!你還不像個男人呢,連我都跑不過!略略略!”
夏蕪走過來,嫌棄地捏著夏夢的耳朵,“跑哪里去了?你看你身上!”
“趕緊去洗洗,還有你們,都過來洗干凈再吃飯!”
夏蕪真是無奈,怎么都沒想到夏夢居然會變成這個樣子。當初那個有點傲嬌目中無人的夏夢,現在完全變成皮猴了。
每天一大清早醒來,門口就已經有小伙伴在等她了,如果不是被夏蕪按著,她絕對飯都不吃就要出去玩。
鄉下孩子的樂趣就在于探索鄉間田野,到處都是他們的游樂場。
于是夏夢被村里的小孩帶著摸魚摸河蝦,上樹摸爬叉,爬山下河,無惡不作。
沒幾天她就徹底放下矜持。
夏蕪幫她聯系上租車公司,找到了她的行李箱,這家伙箱子里裝的全是什么洛麗塔衣服,完全不適合在村里玩。
所以夏夢都沒合適的衣服穿,幸好家里有劉桂珍會做衣服,給她做了幾套衣服,不僅可愛,還很適合在戶外玩。
她在楊家過得可比在自己家爽多了,完全想不起來回去的事情。
“姐,今天怎么吃羊肉啊?明天還能吃嗎?”
玩了一上午沒休息,夏夢頭發都汗濕了,一邊大口扒著羊肉抓飯,一邊問道。
“山上羊不小心摔死一只,明天就沒了。”
夏蕪坐在季云舟身邊回朋友圈的評論。
“啊,好可惜啊,那我得多吃點。”
“吃完一會兒去牛場給威風送飯,”夏夢留在這里也不是吃白飯的,有時候忙不過來她還要幫忙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夏夢撅著嘴巴,有些不樂意,不過又想到可以去牛場玩,又高興起來,呼朋喚友道:“等會你們誰想跟我一起給威風送飯?”
“我去!”
“我也去!”
夏蕪一臉無奈,季云舟反倒笑起來,別看夏蕪臉上嫌棄,其實對這樣的夏夢她反而很喜歡呢。
江尋吃飽喝足,看到夏蕪和季云舟在一起,他走過來在夏蕪另一邊坐下,瞥見夏蕪朋友圈里發的東西。
“我一會兒就要走了,已經聯系好車,等會在村口接我,我來跟你告個別。”
“這么快就要走啊?還會來嗎?”夏蕪對江尋充滿感激,兩個人本來就是在三農論壇認識的陌生人,江尋又是幫她買水牛,又幫她搞到一些花苗和植物種子,總而之,就是幫她很多。
住在山上這段時間,江尋眼里也很有活,看見什么都會幫一下,沒什么架子,村里人也都喜歡他。
所以夏蕪還有點舍不得呢。
江尋笑著看向季云舟,“這位就是季先生?你好你好,這段時間多謝你們的照顧,我回去要把報告交上去,順便處理一些工作,說不定過段時間還會過來,到時候還要打攪你們。”
季云舟伸手跟他握手,“江博士,久聞大名,隨時來,我們隨時歡迎。”
夏蕪也笑道:“就是,有你在山上種植養殖都不用擔心,巴不得你留下來呢。”
江尋確實喜歡楊溝村的氛圍,這里的居民,這里的環境,簡直就是他期待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型案例。
“雖然說經濟發展肯定會破壞環境,但我個人認為,人或許可以從發展自然環境中找到發家致富的道路,現在政府一些政策也是偏向這點,你們村建設得就非常好,到時候我會在報告里多幫忙說一些,說不定還能給你們拉來一些幫扶,”江尋多少有點能量,應該能幫到夏蕪,“我看過你的朋友圈,你發的那些竹編,其實也可能掙錢。”
干江尋這一行不容易,從他大學開始就經常跟著導師到戶外,上研究生時也不曾間斷過,走訪各個地方的山川河流,對他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我曾經去過一個山區,他們那里的村莊可比你們村要偏僻多了,從鎮上到村里只能走山路,政府沒修路之前,村里的人要挑著擔子翻山越嶺到鎮上換物資。后來政府給修路通網通電,那個村子才和外界有了聯系,為了幫他們脫貧,政府還派專門的人幫助他們找法子掙錢,除了在當地設置自然保護區,給他們撥款,政府的人教他們做竹編,每隔一段時間就來收購,再把竹編賣出去,靠這些錢,他們村下一代年輕人基本都走出了大山。”
楊溝村雖然沒那么偏僻,但也夠窮的了,村里基本沒有樓房,都是自建房,路還是上一次政府給修的,破破爛爛的。
都說要看一個地方窮不窮,要從教育看起,光是看楊溝村連個學校都沒有,這里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三,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江尋非常看好夏蕪,她搞直播,山上村里種的東西都不愁賣,賣來的錢給村里人發工資,村里人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
但光靠這些水果蔬菜,對于一個品牌來說未免太單調,江尋認為夏蕪的公司還可以多推出一些深度加工的產品。
竹編就是一項不錯的產品。
城市化進程加快,許多八零九零后都是鄉村出身,卻在時代的洪流之中被裹挾進入城市發展,兒時對鄉村的記憶刻在他們的骨子里,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陽臺種植蔬菜,年紀大了后還會喜歡上自然屬性多的衣服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