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母,小嫂子,快來坐,弄這么多菜,辛苦你們了。”梁大嫂人情世故方面真沒得話說,很懂禮貌,向她們道謝時都起了身。
“坐,坐,乾乾媽,快坐,普通農家粗茶淡飯招待你們,可莫要嫌棄。”
姚母聽得懂她的普通話,但不會說,說的是東源話,也連忙招呼客人落座吃飯。
說了兩句客套話,大家這才一起拿筷子開吃,今天為照顧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蔬菜都沒放辣椒,葷菜全都少辣,但姜蒜等調料放得挺多的,味道也調得特別好。
農家菜不如飯店做得精致,但自家種的菜食材好,雞是自家養的,肉質飽滿有嚼勁,鴨子和魚是林君雅空間里養的,肉質鮮甜無腥味。
其他的豬肉排骨和內臟都是在農貿市場里買的,今早上江謹為趕早去買的,全都是農民家里煮熟食喂養的豬,味道全都沒得話說,剛又是柴火灶炒出來的,農家菜別有一番風味。
“奶奶,您煮的菜好好吃。”梁乾是真大方,沒有光顧著吃,還知道跟長輩互動說話。
“乾乾,你喜歡吃啊,那就多吃些。”
姚母立即給他夾豬肉,還挑了些鴨肉放他碗里,“奶奶聽說你們平時都吃海鮮,吃的菜跟我們不同,奶奶都怕不合你們胃口呢。”
林君雅負責翻譯,將這句話翻譯給他們聽。
“伯母,我們那邊靠海吃海,全都以出海捕魚為生,平時一日三餐都是吃海鮮,主要農作物是小麥,主食是包子饅頭等面食,不常吃大米。因為氣候問題,我們那邊蔬菜品種少,這一桌蔬菜都是以前沒吃過的,南方這邊的蔬菜真好吃,我們都很喜歡吃。”梁二嫂笑著說。
她說的也是普通話,姚母聽懂了,不需要翻譯,笑著道:“喜歡吃就多吃些,伯母家沒別的,蔬菜管夠。”
女賓桌聊飲食差異,男賓桌在聊兩地工作賺錢差異,這是他們都很感興趣的事。
姚父依舊在日化廠倉庫工作,倉庫里分了好幾個組,他是個帶隊小組長,主要負責出貨,工資相較三年前漲了十來塊錢,跟兒子姚志國相當。
他年紀還不到五十歲,正值壯年,能干得很,廠里的工作能不出差錯的完成,下班還會幫著帶兩個孫子,平時還要抽空幫著干家里的農活,是姚家真正的頂梁柱。
石蘭二胎又生了個兒子,今天沒有帶回來,請她娘家媽在幫忙帶,石頭如今在縣城讀書,只有周末寒暑假才回來。
小兒子姚志軍在日化車間技術部門,兩年多前林君雅給他安排了個師傅,他如今也學到了本事,負責物料配比等,工作比他爸輕松點,每天工作都是早八晚五,工資收入不比他爸少。
他工作較為清閑些,在城里是跟哥嫂同住,他人挺懂事的,白天上班,早上總要幫嫂子做兩個小時生意才去上班。
姚母主要負責家里的田地,十來畝地都是她負責打理,播種收割時,男人兒子們會回來幫著干活,平時忙不過來時,姚家二老也會來幫忙分擔些,一家人齊心協力將勁往上使,如今日子越過越好,經濟條件是隊里數一數二的了。
姚家家風還不錯,家中老人挺會教育晚輩,旁支親戚家也都發展得挺不錯。
家中中青勞動力基本都在日化廠上班,有一個被挑中去了市里藥材加工廠,經過培訓考核成了技術骨干,老人和女同志在家里操持家務打理田地,之前他們全都是土磚屋和木屋,如今全都修上了紅磚房,有兩戶已經落成了,其他全都在建當中。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