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桐的話落下,宿舍里一時靜了下來。
林雪梅和李紅英對視一眼,明顯有了幾分心動。
她們不是沒想過,項目推進到現在,最麻煩的其實并不是理論部分,而是大量瑣碎到讓人頭疼的小事。
比如去聯系采訪對象、預約時間、打印復印、整理資料,這些事看似簡單,做起來卻極耗精力,偏偏誰都推不掉。
很多時候,她們幾個為了爭分奪秒討論策劃案,結果被這些小事割裂出一大塊時間,心里不免有些煩躁。
趙雨桐說得沒錯。
如果這些事情能有人接過去,確實能省下不少力氣。
再一個,她們也不是沒聽出趙雨桐話里的“底氣”。
提到父母時,趙雨桐語氣雖溫和,卻有幾分不經意的篤定。
家里有人脈、有條件,甚至能幫她們接觸到一些初創公司,這些恰恰是她們最缺的。
畢竟現在還是1995年,創業在江城這樣的城市雖然逐漸興起,但要找到合適的案例和人脈并不容易。
大學生更是沒有什么社會資源。
若真能借到這一層力量,對項目來說不啻于雪中送炭。
林雪梅甚至已經有點心動了,暗暗覺得:若只是當員工,那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她們也不吃虧。
可葉林晨卻沒有跟著心動。
她看著趙雨桐,目光微微凝了凝。
趙雨桐的眼神明亮,笑容乖巧,看上去似乎滿心真誠,可越是這樣,葉林晨心底那絲隱隱的不安就越濃。
她理解趙雨桐的心思。一個剛進入大學的學生,急于融入、急于找到價值,渴望和學姐們并肩而行,甚至愿意先做“邊學邊干”的小角色,這并不奇怪。
可問題在于……
趙雨桐提到的那些資源和人脈,絕不是小事。
如果真的動用了趙雨桐家里的關系,她的角色就不可能僅僅是“打雜的員工”。
到了后期,哪怕團隊里沒有明說,可心里的天平難免會發生傾斜:誰出力多,誰分得少?
這種不平衡最容易引發矛盾。
葉林晨前世的經歷告訴她,人心往往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單純。
趙雨桐現在或許真的是抱著學習的熱情,可一年兩年之后呢?
等項目真有了起色,萬一她因為出力不對等心懷不滿,鬧著要走,甚至反過來掀桌子,那才是對團隊的致命打擊。
想到這里,葉林晨心中那股謹慎更深了一層。
但她沒有立刻拒絕趙雨桐。
“我理解你想加入的心情。”
葉林晨沉吟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語氣盡量放得溫和,“可是我們現在的項目,畢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我們的初始團隊還有一個女生,你沒見過,她同不同意你加入,也很重要。所以現在我一個人不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