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柳奮護著姜才,也往大營趕來。
原來孫貴、胡淮孝命令部下縱火焚燒軍需物資,一時間,無數軍需物資被大火燒成黑灰。
這還不算,孫貴、胡淮孝帶兵突入姜才營地,大肆砍殺宋兵。
姜才背部疽痛發作,無力應戰,在曹福、柳奮的保護下,撤到-->>李庭芝所在的大營。
宋軍將士見軍需物資被燒,士氣大挫,加上忽必烈、伯顏、魯姍姍指揮蒙元軍兇猛沖殺,宋軍支撐不住,陣腳大亂,敗局已定。
李庭芝嘆道:"我沒有完成趙帥重托,讓忽必烈成功北撤,加大了滅元難度,我是大宋罪將!汝等護著姜將軍,速速撤到南大營,我在這里斷后!"
姜才堅決不同意李庭芝的命令,說自己背部發疽,行動不便,要和李庭芝一起斷后,讓焦進、曹福、柳奮率領殘余主力,火速撤到南大營。
李庭芝無奈,只得答應了下來。
焦進、曹福、柳奮剛剛率領殘余主力軍離開北大營,忽必烈、魯姍姍率領大批蒙元軍突入北大營,將李庭芝、姜才一軍團團圍住。
李庭芝率部護著姜才,幾番沖殺,均被蒙元軍強弓硬弩射回,李庭芝身中數箭,無力再戰,和姜才并排坐在北大營地上,怒視著步步逼近的蒙元軍。
忽必烈勸道:"李將軍,姜將軍,我素慕汝倆之忠勇,欲重用汝倆,不知肯否?"
姜才厲聲道:"吾為宋臣,決不做蠻夷之邦臣子,今既被圍,但求速死!"
忽必烈不忍,還想再勸,李庭芝厲聲道:"吾與叔夜(姜才字叔夜)同為宋臣,愿同生共死,化為厲鬼,誅殺番將,哈哈哈哈!"
伯顏知道再勸無效,未等忽必烈下令,命令弩兵放箭,箭似飛蝗,可憐李庭芝、姜才二位大宋悍將,被射成了剌猬,壯烈殉國。
后人憐他倆忠勇報國,在揚州建了雙忠祠,祭奠李庭芝、姜才。
注:雙忠祠(內祀南宋抗元英雄李庭芝、姜才),坐落在揚州城內的雙忠祠巷。20世紀80年代建瓊花路時,連同雙忠祠巷一同拆除,原址即今文昌中路百盛商業大廈所在地。
且說扈萍、樊文彬在南大營,見北方火光沖天,殺聲四起,扈萍知道北伐右路軍主力在和蒙元軍激戰,遂命令樊文彬緊守南大營,自己點了三萬軍馬,殺出南大營,向北開拔,增援右路軍主力。
扈萍率軍走到半路,遇到焦進、曹福、柳奮帶領的殘軍主力,方知李庭芝、姜才一枝殘軍已被蒙元軍主力團團圍住,兇多吉少。
扈萍哭著要去援救李庭芝、姜才殘軍,被諸將極力勸住,無奈之下,扈萍惟有以淚洗面。
數日后,數十名元兵護送二具上好的棺木,送到宋軍南大營。
元兵頭目說是李庭芝、姜才的遺體,他們是奉忽必烈大汗的命令,把李庭芝、姜才靈柩送過來的。
元兵走后,扈萍、樊文彬、焦進、曹福、柳奮等將領見了李庭芝、姜才的遺體,撫棺大哭。宋兵亦嚎啕大哭,如喪考妣。
趙林、孟菊率領二十萬大宋北伐中路軍,曉行夜宿,浩浩蕩蕩,抵達大都城南大宋北伐右路軍大營。
此前,趙林、孟菊等一班將帥半路知悉了李庭芝、姜才陣亡的消息,心痛不已,發誓要為這二位大宋名將報仇雪恨。
扈萍、焦進等人向趙林、孟菊、齊美等人講了李庭芝、姜才陣亡的具體經過,講完后,中軍帳里沉默了好一陣子,趙林沉聲道:"李、姜二位名將已逝,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盡快攻取大都,與高云指揮的大宋北伐左路軍一起,攻克上都、和林,滅元興宋。"
眾人議論了好一陣子,趙林作了總結發。
趙林的總結發,高屋建瓴,有理有據,不由眾將不服。大意如下:重新組建大宋北伐軍三路軍馬,互為犄角,強攻大都,一舉拿下,震懾上都、和林等地的蒙元軍。然后出奇兵,襲擾上都、和林等蒙元帝國軍事要地,與蒙元軍逐鹿大草原,展開長期的拉鋸戰,不斷消耗蒙元軍的力量。在此基礎上,調集重兵,一舉攻克上都、和林,徹底滅元!
眾將聽了,盡皆信服。
趙林是這樣重組大宋北伐軍三路兵馬的:
左路軍由高云統領,配備二十萬軍馬,張玨為副總指揮,呂文煥為軍師,楊青、孫成、任義、阿拉格巴日、艾忠孝、劉全、賀順、趙橫、趙琳為部將,在上都、和林間扎下大營,切斷上都、和林之間的聯系。待中路軍、右路軍攻克大都后,三軍合力,攻占上都、和林。
右路軍由扈萍統領,配備十萬軍馬,張世杰為副總指揮,陳宜中為軍師,焦進、樊文彬、曹福、柳奮、趙錦為部將,駐師長城口一帶,切斷大都與上都、和林間的聯系,配合中路軍攻克大都。
趙林、孟菊親率中路大軍,配備三十萬軍馬,為北伐軍的主力部隊,齊美擔任副總指揮,張侯為軍師,趙飛、趙翔、趙馨、冉梅、魏秀秀、林虎、吳奇、任敏、趙青、趙華為部將,一舉攻克大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