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御書房。
劉安匆匆入內,神色慌張,在御案前站了!
“圣上,董慶堂大都督求見!”
“哦!”
大昌皇帝眼盯書卷,遂又翻過一頁,淡淡道:“難道,他也老了,沒瞌睡了!”
“大都督說,落雁灘八百里急奏!”
劉安小心翼翼,一顆心是忐忑不安。
“快宣!”
大昌皇帝猛然抬頭,炯炯目光望向宮燈光暈外黑漆漆的門外。
片刻間,董慶堂被帶到!
“老臣,見過圣上!”
董慶堂雙膝一打彎,剛要跪下行禮,忽聽大昌皇帝急道:“免禮,何事如此倉促?”
董慶堂一怔,還是跪了下來,拱手道:“九殿下派侍衛,八百里急奏,差老臣轉圣上御批!”
“呈上來!”
說著,大昌皇帝從御案后站起,一只手已經伸到案前。
從董慶堂手里接過密信,迫不及待打開,湊在燈前目光一番掃視!
“小九!”
大昌皇帝失聲,竟然當場叫了出來。
劉安雙腿一顫,急忙上前,“圣上?”
大昌皇帝雙眼緊盯信函,脫口又道:“小九,你不會是想朕了吧?變著花樣哄朕開心的吧!”
心里早已忐忑不安的董慶堂,緩緩站了起來,小心道:“九殿下他,無恙吧?”
“董愛卿!”
大昌皇帝猛然轉頭,把手里信函,遞向董慶堂,顫聲道:“看看,是小九,他代朕賜烏特昭部臨河城把總納敏,為烏特昭部順親王,朕,準他了!”
待董慶堂閱完信函,也不禁大吃一驚,急道:“圣上,這九殿下他,招順了北涼烏特昭部,這是真的!”
戎馬一生的董慶堂,絞盡了腦汁,也想不出這九皇子永康,是用何手段,在這短短時間內,就讓北涼四大盟之一的烏特昭部,決定歸順了大昌皇帝?
待董慶堂抬起頭來,目光突然停留在大昌皇帝的手上,只見大昌皇帝手上,又拿著九皇子臨走時,托他轉交給身上的那封信。
那份信,一直就擱在御書房的案頭。
大昌皇帝在批閱奏折的時候,時不時打開來會看上一遍。
聽到這個消息,一旁的劉安,心里一塊石頭終于落地。
自九皇子走后,大昌皇帝動不動,莫名其妙地就會大發脾氣。
甚至還杖斃了一名研墨時,一不小心打碎了硯臺的小太監。
“可喜可賀啊圣上!”
劉安不失時機,摻進來一句。
“該賀!”
大昌皇帝似乎被劉安的殷勤所提醒,又道:“安排膳房,速做幾樣小菜,朕就在這里,和董愛卿一醉方休!”
此一出,董慶堂急道:“不可啊圣上!侍衛上官元英,還在老臣府上等候圣上的批復,好趁夜趕路回邊關向九殿下復命!”
“你倒是急得緊!”
大昌皇帝狠瞪董慶堂一眼,轉身就拿起紙筆,正式擬旨,封納敏為烏特昭部順親王。
親自加蓋玉璽印鑒后,吩咐劉安,“拿朕的鎏金戰甲!”
鎏金戰甲?
這可是圣上當年親征北涼時,所穿的軟猬寶甲啊!
難道,圣上是被喜悅沖昏了頭?
要披掛上陣親征北涼?
董慶堂暗道一聲不好,剛要阻攔,忽聽大昌皇帝又道:“這次,朕不賞賜交九金銀,這套鎏金戰甲,朕就給他了!”
嚇人一跳。
董慶堂懸剛又提著的一顆心,這才又放了下來。
那套軟猬寶甲,本為特殊材料編制而成,質地輕又堅硬,是難得之寶物。
加上左右肩頭、前胸后背又被鎏金裝飾,故又稱“鎏金戰甲”。
這套戰甲,大昌皇帝如視珍寶,極為看重。
這才要把這套鎏金戰甲,賜給屢建奇功的九皇子永康。
董慶堂心里,霎時寬慰。
“圣上,老臣耳邊,似乎又響起了號角之聲!”
董慶堂似笑非笑,一雙老眼,望向滿臉喜氣的大昌皇帝。
“老東西!”
大昌皇帝迎著董慶堂的目光,嗔怒道:“緩緩吧!朕比你更想奔赴雁門關,指揮百萬大軍,殺北涼賊子一個片甲不留,可朕老了,你這老東西也不年輕了!”
此時,劉安已經取得鎏金戰甲,來到御書房,“啟稟圣上,鎏金戰甲老奴已經裝好了!”
“還不快送大都督府上,磨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