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畢竟是一部商業性質的宣傳片。
商業已經大于宣傳屬性了。
而且藥神的價值便是“高票房”,高票房意味著會有高分賬。
高分賬就可以捐出去,讓更多的病人能夠看得起病。
這也是為什么,當時系統說沒有任何一部劇,能夠比藥神更契合醫藥局的宣傳。
這部劇的確很絕。
其次這部劇的劇情寫的很好,再加上是真實故事改編,讓整部劇的口碑持續走高,票房也持續走高,直至成為海外龍國第一影片。
面對海外市場,龍國是有些蒼白無力的。
藥神卻不同。
很多海外的網民已經看過藥神。
甚至對于藥神里面的演員都頗有了解。
但對于導演,網民卻鮮少得知。
畢竟畢檀沒有出現在劇里,更沒有能出現的地方,宣傳海報上也是沒有照片,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名字在下方。
不僅是畢檀,龍國的導演都這樣。
通常來說,導演個人出名也是沒有用的。
質量為王。
內容不好,導演個人出名,拍了爛片,觀眾也不可能給你洗白成佳作。
這個行業,還是以質量為主。
質量越好,觀眾越買賬!
觀眾甚至會主動向朋友推薦精彩的影片,口口相傳,帶來票房。
其次,導演更多的工作都是幕后。
什么叫幕后大佬?
這就叫幕后大佬!
不少高級酒店的房間里都是有屏風的,身為導演,自然是坐在屏風后,實現穿過高透的屏風,看向眼前一位位女角色,再根據女角色的表現,選定角色。
當然,屏風存在的意義可不是為了添堵。
更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雙方認出彼此。
如果不成的話,對方將自己的面容記住,那豈不是很丟人?
更何況,除卻導演之外,通常還會有副導、制片或者出品方在現場選角的。
那么多人在場,不擋擋的話,老羞恥了。
試想一下,我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噴你,你能受得了啊?
話說回來,白天的演技重要,夜晚的演技也重要,一個演員是不分晝夜的,但不少導演喜歡晚上看著屏風試鏡。
久而久之,幕后大佬一詞就傳出去了。
當導演將幕后的工作做完,一部劇也接近尾聲了,這時再由導演宣傳什么,已經沒有意義。
這也是為什么,導演一般“不出名”的緣故。
作品出名,就是每個導演人最大的心愿。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當龍國出現一位女性導演的時候,一切都變了味。
電影開始不再注重質量。
哦不,或許說不再過分注重質量。
而是注重宣傳!
開始搞導演飯圈文化。
導演粉絲數量越高,就奠定電影的觀影人數有多少!
一個好的宣傳效果,往往能將不少觀眾騙進影院殺。
就算觀眾不喜歡,可是票都買了,都到影院了,還能咋?
那肯定是咬咬牙,邊看邊罵,直到電影看完,再氣憤的填上五星差評啦!
總的來說,影視作品,還是要以質量為主的。
劍走偏鋒,只能紅極一時,不可能萬古流芳。
歸正傳。
雖然還有不少歪果仁不認識畢檀本人。
但或許都聽說過畢檀。
就算對畢檀沒有印象,也會對《我不是藥神》這部片有印象。
也就是說,畢檀現在在國際上是作品比人紅。
故此,在國際上,他還得多多做些努力,爭取打出實實在在的名氣來。
那么,為什么說破冰行動不如藥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