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的圓滑社畜,不說能掙很多的錢,但最起碼能夠維穩生活狀態。
該有的圓滑,肯定是要有的。
不然肯定會錯過很多機會。
假設你是一個老板,你會喜歡什么樣的人呢?
這也是為什么,明明老板知道你有能力,但是覺得你鋒芒畢露,不夠圓滑,始終不選擇你的原因。
文木野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現在將畢導當做是自己的老板。
只要跟著畢導干就一定會有飯吃。
因此,他可是絕對不能夠破壞彼此之間的關系的。
他最近在跟畢導的往來當中,每一件事情處理的都很好,十分的圓滑。
當然,當一個心高氣傲,剛從學校出來的人,逐漸變得圓滑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他失去了所有的鋒芒。
人生就是這樣的,當你擁有什么,你就肯定會失去什么。
歸正傳。
文木野將“亮劍”原制作劇組在籌備拍攝電影的事情,告訴了畢檀。
畢檀微微一驚。
這要是真的把騎兵連拍攝出來,搞不好票房會大賣呢。
開玩笑,當時他看亮劍的時候,可沒少在騎兵連沖鋒這一幕掉眼淚。
以前他在宿舍熬夜看,主要目的就是想要避開室友,不想被室友笑話,結果還是不小心被室友看到,笑了他好幾個星期。
后來他推薦室友看亮劍,室友哭的稀里嘩啦之后,這才停止了嘲笑。
由此可見,亮劍的影響對一個人會有多大。
當一部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只要能夠讓觀眾產生笑點與淚點,那么便成功了一半。
而成功的另一半,那便是如何去處理笑點跟淚點。
總不能讓觀眾尬笑,尬哭吧?
尬笑可能會笑得出來,但是尬哭就不一定了。
想要讓觀眾哭,一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需要想辦法找到跟觀眾之間的共鳴點。
擁有共鳴點,才能夠催淚。
例如一些年代劇總喜歡拍攝家長里短以及父母面臨經濟困難的情況,以此來產生深深的代入感,再制造一些困難或者矛盾,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到了這一步,一般該哭的基本上都笑不出來了。
例如一些古裝劇總喜歡拍攝情情愛愛,但是又不真正的讓男女主在一起,總是因為某種矛盾而分開,最常見的情況便是男主或者女主有一方是反派,正反兩道水火不容的情況,讓他們無法在一起,最終只能遺憾分開。
例如一些小品總喜歡玩煽情,前面半段搞笑點,后面半段搞煽情,結尾來再個包餃子,瞬間又從煽情拉到喜氣洋洋的層面上去,怎么看,怎么尬。
由此可見,尋找共鳴點,是一部優秀作品必須要必備的東西。
《亮劍》這種抗戰劇,本身的共鳴點就十分充足。
那年頭,誰家還沒有一個上戰場的人呢?
為了保家衛國,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最少一名壯丁出動。
這一點導致大多數的觀眾共鳴點很強。
一看到小鬼子,觀眾就會罵個不停,仿佛是真的在罵小鬼子一般。
而,觀眾都清楚的明白,每一場戰役都是先輩用鮮血換來的,這一點也十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