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張三有幾分惱怒的時刻,一名“獨行俠”正極速的穿梭在賽場的道路上。
這名賽車手,正在以每小時60+的速度挺進著!
如此快的速度,引起網友的驚嘆。
“我勒個去!還有四十多公里呢,這就開始沖刺了?”
“這是誰的部將?”
“有點叼啊!這個時速起碼得有50多碼?”
“不止,我5歲騎車,7歲就開始參加成年組的自行車賽事,13歲被賽車車頭擊中小弟癱瘓至今,雖然已經過去10年了,但是以我專業的眼光來看,這家伙最少在66碼左右!”
“臥槽,這不是畢導么?”
“畢導開始沖刺了?我都以為畢導要放棄了!”
“難道,前面的打情罵俏是假象,現在才是畢導的真實模樣?”
“一開始不保持在前列,現在再追,還來得及么?”
“你們猜猜,畢導會在哪一段路力竭?”
直播間右下角,清晰的標注著畢檀的時速。
65碼!
網友都在猜測,畢檀到底能沖多遠。
沖在畢檀前面的騎手,已經快要達到精疲力盡的狀態。
別說沖刺了,能夠保持三四十碼的速度前進,已經是牛逼哄哄。
張三的能力強一點,始終以接近50碼的速度,甩開第二梯隊一大截,但以畢檀現在這種沖刺速度,還是有希望追上張三的。
畢檀進入忘我狀態,直接站起來蹬。
身子隨著賽車的節奏而搖擺著,達到一種得心應手的狀態。
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畢檀只覺得眼前的道路變換,從一開始的空無一人,直到出現幾名掉隊的賽車手。
賽車手似乎快要燃盡。
恰逢前邊又是一處上小坡的狀態,已經有一兩個騎手開始走z字,節省體力了。
而他,卻正是精力充沛之際!
“唰唰唰!”
一陣風噪聲響起,刮起了一陣舒爽的清風。
騎手們不由自主的抬起了頭。
“臥槽?什么東西過去了?”
“媽的,這是什么速度啊?”
“居然有比我們更慢的車?”
“艸!我也拼了!”
失去動力的騎手,正打算奮起直追。
但一個拐彎角的功夫,畢檀的身影都消失無蹤了,這讓他們感到更加驚駭。
“他怎么那么快。”
“我不行了,不追了,保持點體力,看看能不能擠進前500吧。”
“我感覺我的腿不聽使喚了,僵了。”
幾名騎手望塵莫及,累的氣喘吁吁,最終停在半坡上休息。
與此同時,畢檀追風趕日,一路上不知道超越了多少對手。
直到他前方出現一個奇怪的畫面。
十幾名騎手組成一個破風陣型,由兩名隊員在最前方破風,其余人全都壓低身體,緊緊跟隨。
雙列多人破風陣型能夠減少最低20%的風阻,更省力。
而,這個破風陣型前邊約莫六七百米處,一個孤獨的騎手正在領航。
他心里稍微盤算了一下。
看來這應該是第一梯隊跟第二梯隊。
第一梯隊應該是最前方的那個家伙。
第二梯隊組成了破風陣型,既可以為他們破風,又能夠阻擋一部分騎手超車,可謂是一舉多得。
但很可惜,這些騎手遇到他!
他顯然正是精力充沛之際,完全沒有疲勞的狀態。
為了追趕這群騎手,他進彎道都沒有剎車。
下坡路段更是猛猛提速,主打一個不怕死。
時速限制在80碼的賽車碼表,早已經“滴滴滴”亂響了,直到他離開下坡或者壓彎的路段,碼表才恢復過來,呈現時速70+的字樣。
以這個速度追趕,自然快如閃電!
破風陣型的車手,似乎察覺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