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人口,五千戶,五千兵馬,基本上一戶就要出一個人士兵了!”
李萬年也知道,在這個情況下,錦州還能如此繁榮,李達是出了不少力氣的。
“不錯,所以錦州的外地商人多,不然也形不成這樣的人口氣象,還有一點就是前幾日李全叛變,導致數百人身死,雖然這其中很多一部分是當年的流民,但還是有不少士兵是有家庭的,這不很多人家掛了白幡!”
李達指了指街道上一戶人家掛的白布白幡。
“這些家庭的男子叛變被誅殺之后,一家老小的日子也越發的難過了!”
李萬年是不愿意看到自已將來經歷這一幕的,但要是真的發生了,他還是會和李達一樣。
“不錯,所以,我還是對他們進行了撫恤,士兵沒有過錯,他們只不過是為了自已的前程!為了一家老小能過上好日子!”
李達如此說,李萬年也很感慨這老頭的豁達,畢竟年紀很大了,背叛自已的還是自已的義子。
“李全和契丹人勾搭多久了?”
李萬年好奇道。
“三年多了,這小子倒也不是真的想成為契丹人的狗腿子,而是想獲取權力之后和契丹人談判,甚至想在這里建立一個高句國人!”
李達對李全的想法一清二楚,說這些的時候,也是一臉的平靜。
“他是高句麗人?”
李萬年要是沒記錯的話,高句麗國在公元668年滅國,其末代國王高藏在公元682年去世,也就是高藏去世的前后,靺鞨人崛起,建立了震國,后被大唐冊封為渤海郡國。
高句麗人和渤海人并不是一個民族,可渤海國建立之后,也確實占據了高句麗的部分領土,并且吸納了部分人口,而高姓也是高句麗民族的姓氏之一,現如今,高姓在渤海國仍然是貴族,比如被他殺掉的高輦就是原高句麗的貴族。
“是的,他本姓高,和渤海國的貴族高氏是親戚,但是這位并不愿意和渤海國的高氏有太多聯系,因為在他的設想中,渤海國侵占了他的領土,中原人又擊敗了他的母國,所以他不想臣服渤海國以及中原朝廷,而是想重建高句麗國,但高句麗國已經滅亡了一百多年了!”
李達知道這些,但他還是將李全收為義子,主要是這人確實有些本事,主要是踢到了鐵板上。
“那么李全是如何看到王建的?”
李萬年說的是建立王氏高麗的王建,這個高麗建立者實際上是新羅人,而在唐初,新羅人和高句麗人是敵對關系。
“李全對這個剛建國沒幾年的王建沒啥好感,甚至將王建的畫像掛在臥室,每天用刀割!”
李達對自已的義子的情況知道的十分清楚,李萬年甚至想,就算那天李旺財沒來,這位也有把握將李全拿捏。
“哈哈,李全的運氣還是差了很多!”
李萬年也只能這么說了。
“主要是高句麗已經滅亡了一百多年,大部分高句麗人都認為自已是渤海人了,他此時建國已經沒有了民意,當然,如果契丹人愿意幫他,問題倒是不大!可此處距離契丹也不算太遠,契丹人怕是不會接受一個國家長期存在!”
李達分析的很清楚,因為歷史上,契丹馬上就會攻滅渤海國,建立東丹國,但很快東丹國也沒了。
“刺史大人所極是!”
李萬年說完,就到了府衙門口。
“進去坐坐吧,我也召集諸位將領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