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華正是抓住這一點彈劾費宏的,切入點不可謂不毒辣,再加上如今這個節骨眼上,簡直是要老命,據說費閣老已經主動上書請辭避嫌了,只是皇上這幾天罷朝,所有逞上去的奏折均如石沉大海。
其實,嘉靖輟朝這三天還是有看奏本的,之所以把有奏本留中不發,實際上是有逃避的意思,畢竟泰山地震,輿論上對他這個皇帝不利,而且嘉靖并不認為自己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他才不愿意下“罪己詔”呢,也丟不起這個臉。
但是,禮部尚書羅欽順偏偏不懂體恤圣意,一上來便提泰山地震的事,還直詢問嘉靖如何安定民心,這分明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讓皇上難堪嘛。
這也就是嘉靖,要是換了朱元璋或是朱棣,羅尚書就算有八個腦袋也不夠砍。
嘉靖面色冷沉,四下里靜得落針可聞,正在此時,內閣首輔費宏緩緩行了出來,跪倒在御道上,并且脫下烏紗帽鄭重地放在地上,沉聲道:“臣老矣,體弱多病,向皇上乞骸骨還鄉,懇請皇上恩準。”
在場的文武大臣神色各異地注視著費宏佝僂的背影,心情復雜難明。說實在的,費宏為人厚道,心胸寬廣,雖然能力上不及楊廷和與楊一清,但他擔任首輔時兢兢業業,沒有功勞都有苦勞,卻落得黯然收場的下場,令人唏虛!
次輔金獻民張了張嘴,但最終沒有相勸,這種情況下,費宏是應該請辭避嫌的,而且皇上也不可能下罪己詔,這個鍋自然也得費宏來背。
朱厚熜眼中閃過一絲感激,費宏的請辭的原因是因為老了體弱多病,但誰都知道他是站出來主動背鍋,把泰山地震歸究于自己。
朱厚熜輕咳一聲道:“費先生快快請起,朕不準你乞休,至于先生身體不好,朕允你在家休養,不用每天來上朝。”
“謝皇上恩典!”費宏將烏紗戴上,重新退回文官隊列。
然而大家都明白費宏下臺已成定局了,皇上雖然不允許費宏辭官,卻允許他在家休養不上朝,這就是個信號。
因為像費宏這種級別的官員,不是說一聲辭官就能拍屁股走人的,至少得來回請辭三四次,皇上挽留三四次才符合禮儀。
沒錯,古人就是這般“虛偽”,譬如宋太祖趙匡胤,心里明明很想當皇帝,結果還是“三辭三讓”才很“不情愿”地黃袍加身,勉為其難地坐上皇帝的寶座,用一句江湖粗話來形容,那就是當了表子還想立牌坊。
果然,接下來的幾天,費宏又接連上了七封奏本請辭,嘉靖終于允準了他的請求。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