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程卿大賺特賺的是什么?
是產量!
她不能把南儀所有的地買下來種花,一是沒有本錢,二是朝廷不允許。
農桑乃根本,老百姓都不種糧食了,拿什么給朝廷交糧?
沒有百姓交的糧,朝廷賑不了災,也養不起龐大的軍隊,若看著種花有經濟效益就放棄了種糧,那是動搖國本,朝廷才不會管程卿是不是忠臣之子,第一個要收拾的就是她,誰也保不住。
種桑的,種茶的,都不能選擇良田沃土,程卿種花也是如此。
她能買山地,買薄田,把玫瑰種植的面積擴大,但也僅限于此了[八一中文網]。
“一年頂天能有四百瓶產量,到后年,產量能翻一倍。你若嫌銀子賺的少,可以在別處雇人種花,只要有原材料,我可以代為提取香露。”
一年有四百瓶,那就是8000兩銀子。
成本都由程卿承擔了,種花的前期投入包括買地什么的,提取香露的技術是她,配方也是她,程卿自然要拿利潤的大頭。
不過她只管生產,不負責銷售,省了許多事,也沒把崔彥那邊壓得狠,她占了六成利潤,崔彥占四成。
大食薔薇露一瓶賣幾十兩有點收智商稅,程卿量產后發現,一瓶香露的成本算上包裝和人工,頂天只要五兩。
賣出去一瓶,就賺十五兩。
她能分9兩,一年產400瓶,也就是三千多兩。
何家織坊隨便處理給她一批緞子,賣出去都能獲利這么多,聽起來程卿仿佛吃力不討好,放著輕松的銀子不賺,要搞什么玫瑰種植。
可仔細一想,她真傻嗎?
種玫瑰的荒丘,原本是什么都不出產的,程卿變寶為廢,除了前期投入了銀子,后期就全是收益了。
如今一年產量有400瓶,到后年,她種在其他邊角山地的玫瑰也開了,產量至少翻倍,好的話能有千把瓶。
如果還是按照現在的售價,現在的分成,這門生意一年能讓程卿有八九千兩銀子的收入。
跟在何家織坊后面賺錢,或者受族里照拂,允許她在布料生意上插一腳,她也能賺到這么多銀子,甚至比這更多的。
但那始終是靠別人吃飯。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哪怕是賺錢的事上,程卿都喜歡掌握主動權……她總不能真的去吃何婉的軟飯,這一年八九千兩銀子賺著,還有什么不滿意?
香露生意,南儀縣此前無人去做,程卿不觸動誰的的利益。
滿山的玫瑰花,開放時絢爛,做成香露后全是小小一瓶,運離南儀送去揚州等繁華之地販賣也無人看見,這么好的生意,這么適合她如今身份的生意,她自然滿意。
程卿是志在仕途的,不想讓這些事占據太多精力,不愿擴大種植規模,生意做大了別人會眼熱,那時就要她去和那些老油條斗智斗勇,何苦把自己搞的那么累!
所以規模她是不會再擴大了,一千瓶產量就是程卿的計劃。
輕輕松松就把銀子賺了,一年七八千兩銀子,足夠柳氏和程慧三姐妹花用了,也符合她家現在的情況。
不過她滿足,崔彥未必滿足。
這小子雖是富商嫡子,從來沒缺過銀子使,但到底那些銀子不是親手掙來的,初次品嘗到賺錢的快樂,崔彥可能收不了手。
賺了幾千兩,努努力就能賺上萬兩。
再努努力,一萬變兩萬。
崔家就是豪富,上萬兩銀子也頗有份量。
這種心境,這種難的快樂,程卿自己都感受過,卻不能去苛責崔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