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覺良好的絕非只有程卿和周恒兩人。
在等待放榜時,所有來參加鄉試的秀才,都擠在宣都府各大酒樓和茶館,以文會友……咳咳,其實就是拉幫結派,多以州府為派系,各成一個小圈子。
太白樓在宣都府素有名氣,鄉試以后一座難求,簡直成了諸多鄉試考生首選的宴客之地。
程卿是承平七年宣都府的案首,鄉試匯聚了全省秀才,院試兩年一次,每兩年各府都會產生‘案首’,她這個案首并不是其中最有名的,
這次鄉試,眾人真正看好的奪魁之人,是一名叫董勁秋的秀才。
董勁秋比程卿大三歲。
程卿是案首,董勁秋也是案首。
程卿是十五歲中秀才,董勁秋也是。
程卿是承平七年考中的秀才,董勁秋要比她早兩年,這人就是程珪考秀才那一年宣都府的案首。
董案首風光時,還沒有程案首什么事兒呢。
如果沒有意外,這位董案首不僅和程卿同一科鄉試,還要明年同一科會試。
這樣的人物,程卿第一反應不是嫉妒,而是想結識一番,可惜天不遂人愿,董勁秋竟然與紀皓交好——聽說紀、董兩家是世交,董勁秋不僅才學好,還特么是個高富帥,這就很打擊人了啊。
這兩年,董勁秋不在宣都是因為在國子監求學,南儀書院的名氣是近幾年才有的,本省的官宦世家大部分還是習慣將家中子弟送入國子監。
董勁秋一回宣都,眾人立刻把程卿給拋在腦后。
程卿除了會考試,平時文才并不顯,也不喜歡作詩,對董勁秋這樣的真才子來說,作詩就像吃飯喝水那么簡單。
像周恒這樣開蒙比較早的本地讀書人,早就聽聞過董勁秋的大名。
“他詩做的好,畫畫更是一絕,詩畫雙絕董案首,沒想到他也是這科下場!”
周恒有點為程卿惋惜,董勁秋一回來,何止是程卿,爭奪‘解元’的其他熱門人選一時都風頭暗淡。如果程卿下一科考,或者董勁秋下一科考就好了,兩人錯開,程卿更有奪魁的希望——不過想想也不可能,董勁秋早早中了秀才,壓后三年再考,明年中進士,剛好是及冠之年。人家有這個實力,憑什么要再等三年?
程卿年紀雖小,卻肩負家人的希望,自也不能往后推三年。
周恒特別理解程卿,本質上他和程卿的情況很相似,都是父親已逝,家中有寡母和姐妹。
程卿是銀錢上比他寬裕,但壓力應該比他大,周家本就鄉下普通人家,程家卻是中等門戶,要維持現有的體面甚至更上一層樓……程卿也真是不容易!
程卿也聽出了周恒的惋惜。
不過程卿不在意。
詩畫雙絕么?
董勁秋詩才敏捷還能說是天生的,畫畫和書法一樣卻是一門需要花時間練習的技藝。
程卿的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她已經將自己的時間規劃做到了極致。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在一件事上多花些時間,分配給其他事的時間就少了,程卿不信董才子的一天能有二十四個時辰!當然,董勁秋學習四書五經的年頭比她早,一加一減的抵消,程卿覺得自己鄉試奪魁還是有些希望。
太白樓里,眾考生將董勁秋簇擁在中心位置,起哄讓他當場潑墨作畫,程卿只看了兩眼就收回了視線。
“走吧,去我們訂好的座位。”
程卿要走,卻被紀皓給瞧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