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殿試,就只寫一篇策!
皇帝提出‘策問’,貢士們回答‘對策’,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在詢問貢士們治國方針。
圣旨以皇帝的口吻,先是謙虛一番,指出自己執政中的未解決的弊端,向貢士們尋求解決辦法……如果一些愣頭青聽見圣旨里皇帝謙虛的口吻,以為自己真的能放飛自我,隨意指責朝政,想靠著耿直的諫博出位的話,那就是純正的鐵憨憨。
鐵憨憨們以為自己慷慨激昂寫了數十條針砭時政的建議,皇帝會驚嘆其才華委以重任,那真是在做夢,這樣的卷子在讀卷官手里就卡死了,根本沒機會讓皇帝本人看見好不好!
高首輔宣都完圣旨,程卿很是驚訝。
策問的題目出乎她的意料,皇帝以河臺府洪災為引,問水患的治理,天災無情,又該如何避免人禍——高首輔話音落下,程卿就覺得殿內有無數道視線落在自己身上,包括那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似乎也在看自己!
天啊,這策問的題目簡直是為她量身定制的。
皇帝是在問水患治理嗎?
分明是在說災銀貪墨案!
程卿大概是三百多名貢士中最有切身感受的當事人,她爹程知遠就是因為河臺府災銀貪墨案而死。
水患是天災,災銀貪墨就是人禍。
皇帝以此問策,程卿該如何答?
如果程卿真的只有十七歲,自己父親死于災銀貪墨案,她應該奮筆疾書,針對此事狠狠針砭一番。
可這樣寫,她肯定不能拿狀元了,諸位朝臣和皇帝都會覺得她心懷怨憤!
但不這樣寫,要粉飾太平,歌功頌德嗎?
那又顯得程卿太沒心沒肺。
畢竟親爹就死于水患后的人禍,程卿這個會元滿腹才學,更該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見。
是選擇平庸,還是選擇出彩。
是要穩妥,還是要賭一把?
如何突出自己的才學,又不觸怒皇帝……程卿作為考生面對考題很棘手,殊不知宣讀圣旨的高首輔比她更吃驚。
皇帝是殿試的主考官,殿試的策問題目卻是由內閣提前擬定數道,再由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送去皇帝面前,御筆親選出一道策問作為殿試考題,再密封送還內閣。
不到殿試開始,連首輔都不知道皇帝究竟選了哪一道策問題。
河臺府水患以及水患后引發的震驚朝野的災銀貪墨案已經過了四五年,此案好不容易才平息風波,內閣又豈會借由殿試時機舊案重提呢——高首輔驚詫的就是這點,圣旨里宣布的策問題,根本不是內閣擬送的,而是皇帝本人臨時起意更改了!
皇帝為何要主動提起此案?
高首輔看著已經坐在案桌前準備答題的程卿,這就是今科會元,程知遠之子。
高首輔現在很是懷疑,皇帝到底還想不想要‘六元及第’的祥瑞了。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能在不冒犯天威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想法嗎?
——看起來比較懸!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