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到文華殿,由讀卷官在御前跪讀挑選出來的試卷。
第一個讀卷的是高首輔,皇帝念其年長,允其站讀。
高首輔誦讀的正是程卿的試卷。
皇帝聽得饒有興趣,等高首輔讀完了,還開口詢問:“諸公可認同這份試卷中的見解?”
高首輔不會把話說死,程卿在答卷里寫得條理分明,但能不能執行,不好說。
如果真的照搬程卿提出的建議去救災,有許多困難要克服。
想讓災民不喝生水,主動掩埋死者尸體,等到天災降臨時再實施肯定晚了,涉及到平日里朝廷對百姓的教化,實施起來不容易。
再往深里說,老百姓們需要那么聰明嗎?
如果大魏的子民人人都識文斷字,又用什么來區分士紳階層和普通百姓!
老百姓變聰明了,農民不認真種地,匠人不努力提高技藝,商人的野心變大……統治階級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高首輔就屬于統治階級,他細想程卿的見解,還是認為程卿過于天真。
但皇帝顯然極喜歡。
每一科殿試,皇帝看慣了歌功頌德的文章,程卿這少年人的天真算是一股清流。
高首輔體察圣心,就順著皇帝本人的口風將程卿狠狠表揚了一番。
十幾個讀卷官,夸程卿的占大多數,只有梅翰林說程卿的見解還稚嫩。
“如果這樣做就能防止疫病發生,會不會太簡單了?”
章侍郎狠狠瞪了梅翰林一眼。
咋的,都到了現在,還想著逆風翻盤,要選那會試第二的譚京崖做狀元?
梅翰林唱反調,皇帝也不生氣,還順著梅翰林的說辭表示贊同:
“雖是稚嫩,不失赤子之心,朕記得程卿是原江寧知縣程知遠之子,虎父無犬子,程氏的確人才輩出!”
皇帝這樣的盛贊讓程六老爺連呼惶恐。
讀卷官們心想,皇上都一錘定音了,程卿的‘六元及第’跑不掉,誦讀其他試卷,不過是走個過場,確定榜眼和探花罷了。
文華殿內,皇帝點評試卷的同時,一群風塵仆仆的人到了京城。
“老爺,小的們可是直接去尚書府?”
“去尚書府。”
三月十七,文華殿正在排這次殿試的排名吧?
程知緒坐在馬車內,想到的不是兒子程珪,而是侄子程卿。
沒想到程卿能鬧出這么大的動靜。
程知緒還未到京城就知道了程卿拿下了會元。
有了五元及第,六元及第還會遠么?
沒想到,第一個‘六元及第’竟出自南儀程氏,還是大哥程知遠的兒子。
想到此事,程知緒升了吏部侍郎的喜悅都淡了許多。
他一路緊趕慢趕,就是要趕上三月十八的‘傳臚大典’,本是想親眼看著兒子程珪被唱名賜進士出身,如今更像是趕著給程卿觀禮的……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