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狀元覲見了。
‘程狀元’聽著真舒服呀,比程案首,程解元和程會元都順耳!
程卿也不是喜新厭舊的人,沒有案首、解元和會元做鋪墊,她也當不上狀元。
她被鴻臚寺的官員引領著,進入皇極殿。
滿朝文武都在看她,龍椅上的皇帝也在看她。
此時此刻,沒有人會為難程卿,這是大魏建國,甚至是科考制度誕生以來第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從前沒有過,以后或許也不會有,這么個祥瑞出現在了承平十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皇帝需要這么一樁喜事。
從十多年前起,大魏境內的天災人禍都在增加。
不是這里受了災,就是那里遭了匪,事情倒不至于鬧得特別大,但此起彼伏,叫皇帝十分鬧心。
皇帝把年號改成了‘承平’,就是想壓一壓這些不順暢。
年號是改了,卻也沒有真正平順無憂。
承平五年河臺府的水患只是因為災銀貪墨案才震驚全國,事實上這幾年不僅是河臺府一地遭災。
大魏已經許久沒有遇到大規模戰事了,不過內憂再這樣不斷,很難確保外患不會再起。
天災不斷,就會讓人質疑皇帝是否失德。
按照現在的說法,皇帝是“受命于天”,稱天子。如果某個皇帝在位期間,總出現天災人禍,那就是老天不認可這位皇帝,用天災給予他警示……退位是不可能退位的,不過皇帝通常需要發布“罪己詔”來檢討自己的過失,借此挽回民心。
程卿就是在這時候達成了六元及第。
這對皇帝來說是個好兆頭啊!
以前沒能出現過的‘六元及第’偏偏出現在了當今天子在位期間,誰說老天爺對當今天子有意見了?
程卿這個‘六元及第’的祥瑞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皇帝又不是真的指望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來幫忙治國。
但這個六元及第的狀元不僅會應試,一篇殿試策問還真有點水平,看起來能當好祥瑞,磨礪調教一番,未必不能做一個能干的臣子。
想到這里,皇帝看向程卿的眼神就格外柔和了。
程卿個子不算高,身形還單薄,從外型來說與承平七年的狀元孟懷謹差遠了。
但皇帝看她無疑是開了點濾鏡,單薄一點算什么,一個臣子能否有用又不是看臉,只要不是丑的讓皇帝眼睛疼,那就行了嘛!
何況程卿只是不如孟懷謹風儀出眾,要用“丑”字來形容她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她只是不夠俊,卻一點都不丑。
被滿朝文武和皇帝本人盯著看,絲毫沒有露怯。
少年人的心理素質不錯呀!
普通人第一次面圣,緊張到兩腿抽筋的都有呢。
更有磕磕巴巴,語不達意,連句囫圇話都說不完整的。
這些毛病程卿通通沒有,進入皇極殿,在鴻臚寺官員的提示下,程卿該拜就拜,皇帝問話,程卿也對答流利。
流利不代表淺薄,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很謹慎。
皇帝問了幾句程卿在策問答卷中寫的措施,程卿都簡明答了,不啰嗦也不賣弄。
皇帝非常滿意:
“策問答卷篇幅有限,待傳臚大典后,你寫個詳細的折子遞上來。”
“學生遵旨!”
程卿還沒被授官,進士是天子門生,對皇帝自稱是‘學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