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程六老爺擔心著自己被程知緒所取代,也不得不承認,程知緒正值壯年,官位已經到了吏部侍郎,的確是前途無量,在程卿成長起來之前,程六老爺或許還要把南儀程氏托付給程知緒照管。
程六老爺,程知緒,再加個程卿,算是引領南儀程氏的老中青三代。
后兩者要是出事,剩個程六老爺在朝也是獨木難撐,南儀程氏承受不起那么大的損失。
孟懷謹又要去天津衛,那里的兇險不亞于淮南賑災,程六老爺能不愁么?
愁得程六老爺胡子都快掉光了!
……
孟懷謹估算的沒錯,程卿一行人,的確剛到山東境內。
大運河貫穿山東西南部,程卿一行人不僅是從山東過境,在山東境內停留的時間還不短。
因為山東境內有德州和臨清兩處大糧倉,這兩處糧倉,要承擔十萬石的賑災糧調撥任務!
天津衛在本朝之初,其實更多是作為海運周轉,后來京杭大運河被接通了,朝廷基本放棄了海運,一心發展河運。
除了通州、天津衛糧倉,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一路還有四個大糧倉,按照由北至南的順序,分別是德州、臨清、徐州和淮安。
德州、臨清都在山東,徐州和淮安則在江蘇。
大運河不經過淮南地區,離淮南最近的兩大糧倉是徐州和淮安,徐州、淮安自然也承受了最重的調糧任務。
通州承擔五萬石,天津衛三萬石,德州和臨清加起來十萬石,徐州和淮安則要承擔剩下的二十二萬石糧食調運。
五皇子手里已經有了三萬五千石糧食,心急如焚想趕到淮南,從德州和臨清拉走的糧食也按十分之一算,想要帶著四萬五千石糧食先行出發。
在臨清碼頭停靠時,程卿看見了衣衫襤褸的搬運工,碼頭的人說這些就是從淮南地區逃出來的,這些流民渾渾噩噩,涌出淮南就四散而走,有的北上,有的南下,朝全國各地跑。
能找到生計就停下逃荒的腳步,他們在碼頭搬運也不要工錢,只要一天管兩頓飯就行。
流民都已經走到山東了!
不是在淮南活不下去,這些人是不可能離開故鄉的。
他們不像程卿等人有船坐,有馬騎,有車乘,全靠雙腿走路,一路從淮南走到臨清碼頭……淮南的旱災爆發的比朝廷所了解的情況更早,也更嚴重。
流民們神情麻木。
五皇子讓人去問清楚碼頭有多少流民,如果不知道就算了,既是遇上了,可以把這些人就近安置。
就算皇上知道了,也不會說五皇子做的不對,不沿途安置流民,放任這些流民們繼續北上,最終豈不是全部聚集在京城外?
這事兒程卿愿意去干。
聽說程卿是朝廷派去淮南賑災的官員,流民們麻木的臉上終于有了動容,有人又哭又笑,瘋瘋癲癲的喊話:
“都死啦……沒得救……”
這些流民顯然是受了極大的刺激。
他們能走到臨清,同行的親友卻不見得能走到。
程卿上岸看了流民的臨時聚居點,全是草搭的窩棚,以壯年男人居多,瞧不見幾個老弱婦孺。
程卿都不敢細想。
——是老弱婦孺自己撐不住,還是在半路就被舍棄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