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族叔,也是蒙師,難怪俞三對俞七老爺是這種態度。
那不是怕,是敬慕。
程卿還奇怪,山東俞家是不是沒人主事了,怎么會讓一位腿腳不便的俞七老爺來送糧食,聽了俞三的回答恍然大悟。
不是俞家派不出別人,估計是這位俞七老爺自己想要來。
俞家可以從別的地方運糧去淮南,要來臨清,就是為了見俞三吧。
至于時機為何選的這樣巧,又如何5知道俞三在賑災隊伍中,只能是在京城的俞大人給族里報的信。
俞大人把俞三趕出了家門,卻不可能真的不管俞三。
俞七老爺跛著腳,還帶著糧食風塵仆仆趕來臨清,也是想見俞三。
程卿忽然很是羨慕俞三。
難怪俞三能養成這樣的性情,成長的環境對一個人性格塑造有很大影響,俞三被俞家人寵著慣著,所以才傲嬌呀!
不過俞七老爺有才學,卻因身體殘疾不能科考,又是俞三的蒙師,俞三棄文從武,放棄科考當了錦衣衛,俞七老爺豈不是很失望?
所以俞七老爺帶著一萬石糧食趕來臨清碼頭,俞三除了感激和敬慕,或許還有愧疚……當錦衣衛是俞三自己的選擇,他依照自己的想法選擇了未來,卻傷害了俞家人的感情。
程卿看他眼巴巴望著碼頭方向,直到臨清城完全從視野中消失都還舍不得收回視線,主動轉移了話題:
“崔彥有沒有告訴你為什么臨清商人們要爭著修新碼頭?”
俞三搖頭:“那胖子驕傲著呢,讓小爺自己想!”
崔彥不僅要他自己想,還大大嘲諷了他一番,說俞三也開始關心商賈之事云云。俞三以前在南儀書院作威作福時,沒少攻擊崔彥商人之子的身份,崔彥可算是逮著了機會。
俞三拳頭都握緊了,還是沒揍崔彥。
他嘲諷崔彥,崔彥嘲諷他,一來一回,倆人就扯平了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事兒,俞三從前根本沒體會,崔彥罵俞三以前是狗眼看人低,卻沒趁機攻擊俞三做錦衣衛的事。
以前崔彥是商人之子,現在是二甲進士,是戶部主事。
以前俞三是官宦子弟,現在放棄科考加入錦衣衛,在許多人眼里是自甘墮落。
若不是有駱竣撐腰,俞三這個錦衣衛百戶真入不了別人的眼。
崔彥沒趁機嘲笑他這點,俞三也比較意外。
不過還沒說到正題,俞三就瞧見了自己七叔,和崔彥的談話戛然而止。
現在被程卿一提,俞三才想起來。
等等,那小爺豈不是被姓崔的白白嘲諷一頓,還什么好處都沒撈到?
俞三頓時顧不上傷感,立刻要找崔彥算賬,程卿叫住他,“你先別跑,我告訴你也是一樣的。”
俞三幽怨。
那之前又為什么讓他去找崔彥詢問?